第一章(6)

米尔格兰姆的实验

不管多么简单的定论我们都不能凭借主观臆断,即使是服从权威或权威效应的确存在,但没有经过严密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论证,还是不能妄断其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服从权威”——人类的这一特性,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对此进行了长期、广泛、严格的研究。其实验得出的结论似乎并不惊人,实验的过程及反映的道理却是深刻的。这才使得很多公众认识到了“盲目和不加批判的服从权威会带来巨大的危险性影响”。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约翰·达利也曾对此发表看法:“米尔格兰姆实验的结果向我们揭示出,在社会力量的掌控中,是什么导致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点点地开始变得残暴起来?”

在20世纪60年代初,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做了一项后来影响世界的大型实验——服从权威效应。而这项实验的出奇之处在于,这是一个关于惩罚的实验。

在实验之前,试验者被告知,他们在参与一项“关于惩罚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米尔格兰姆随机安排一半的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另一半则扮演“学生”的角色。实验规则是,当“学生”在背诵单词,忘记了自己原本以为已经记住的单词时,相对应的“老师”就会按下机器上的按钮对“学生”施以电击。而此时,米尔格兰姆就站在“老师”的旁边,相当于一个发号施令的指挥者。当然,实验的前提条件就是“老师”和“学生”并不在同一个房间里,而是在相邻的两个房间。实验中,随着“学生”错误的不断增多,电压就会从0伏~450伏间以每次15伏的速度递增。实验的最后,“老师”已经启动了机器上的“严重电击”的按钮,电压达到了最高值。

事实上,那些“学生”就是米尔格兰姆的同谋,他们并未受到真正的电击,只是做出一些相对应的,虚假的动作。而实验中的“老师”并不知道这一事实,他们依旧听从米尔格兰姆的指挥,难道他们并不知道人体承受电压的极限吗?并非如此。在实验之前,米尔格兰姆针对精神病医生、学生、中产阶级等不同角色的人群做了一项调查,征询他们是否会在这种实验中一直坚持服从下去,直至电压达到最高值。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在实验中会更早地采取不服从命令。而精神病医师分析,大多数执行者都会在150伏时拒绝。所以,对于正常人能承受多高的电压是一个正常人意识里的常识性问题。

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的痛苦及大声请求并未终止“老师”的行为。大概有2/3的“老师”最大限度地服从了米尔格兰姆的指挥,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出汗、发抖、咬嘴唇、右手指掐自己”等痛苦行为,而“老师”也提出了要求实验终止的要求,但米尔格兰姆并不允许。最终,“老师”们还是服从了米尔格兰姆的指挥。

之后,美国的千余名大学生参加了米尔格兰姆的这项实验,他们中的大多数“老师”都会因为对“学生”实施了大量电击感到痛苦和内疚。这

样的心理感受在西班牙、荷兰等国90%的“老师”中也得到了印证。

米尔格兰姆极其研究小组随后又对此实验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得出只有在几种情况下,“老师”才会拒绝服从米尔格兰姆的指挥:

1.当米尔格兰姆离开房间(“老师”)时;

2.“老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房间时,即让“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直接实施电击;

3.当米尔格兰姆在为实验是否还应该继续下去而犹豫不定时;

4.当米尔格兰姆是一个没有多少高深学识的普通人时;

5.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同伴拒绝实验继续时(自己似乎不具备敢于第一个反抗的勇气)。

而在以上的这些不服从条件中,除了第四条,其余的条件都违背了实验的完整性规则,而第四条揭示出的正是服从权威带来的效应。所以,在1974年,米尔格兰姆总结道:“他们的行为的关键不在于被抑制的愤怒或攻击,而在于他们与权威关系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他们已完全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交给了权威,只是把自己看作执行权威意志的工具,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后,就很难从中挣脱出来……人类有一种服从权威命令的天性,在某些情景下,人们会背叛自己一直以来遵守的道德规范,听从权威人士去伤害无辜的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