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0)

直到那晚之前,盟国的科学家都认为德国物理学家已领先他们一大步。在摇曳的灯光下仔细研究冯?魏茨泽克的手稿时,古德斯密特认为,纳粹明显落后洛斯阿拉莫斯中心的研究人员两年。德国缺乏制造钚239和铀235的工厂。显然,他们连所谓的铀反应炉都没有。当他致电华盛顿,报告他的发现时,有人提醒他说冯?魏茨泽克的文件可能是一个诱饵。他回复说,文件里的证据是真实的,文件本身是严肃的事实。陆军部提醒他可能有其他德国人在其他地方制造了原子弹。古德斯密特尖锐地反驳道:“一个使用假支票的工人可能会幻想他一夜之间变成军事天才,一个喝着香槟酒的游客也有可能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外交家。但是,那样的门外汉是绝对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科学知识来制造原子弹的。”

尽管如此,搜寻还得继续。海森堡热衷于研究核武器,因此他有可能和其他同样热衷的科学家们无视政府对核裂变可能性的漠视,在一个秘密实验室里开展工作。事实上,类似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过。1943年冬,在不断的空袭中,海森堡和他的职员们曾用3吨铀和重水在达勒姆学院建起了一个小型反应堆。后来为了躲避轰炸,他们将实验室搬到了一座高高的库房里。该库房归斯图加特啤酒厂所有,位于德国西南部士瓦本阿尔卑斯山的丘陵地区。他们把啤酒桶搬出来,并用锡箔纸把库房里的墙面糊了一层,配上功率强大的发电厂,还在一家纺织厂的侧楼里建起了车间。

但是一旦希特勒的欧洲堡垒崩溃,即使在这个地方避难,他们也完全有可能被发现。像其他同盟国人员一样,海森堡和他的同事们担心安全问题,于是又搬到了图宾根附近一个从岩石上挖出来的大洞里。1945年2月,也就是在这个岩洞里,德国人建造了一座大型反应堆——几乎可以和同盟国科学团队在施塔格运动场下面废弃的壁球场里建造的一个大型反应堆的规模相比。到了春季,已经建成了一座铀反应炉,包括重水、铀块和石墨减速设备。德国人以超快的速度积累着临界质量。每天,都有船队从图林根林山运来铀块,在那里,卡尔?迪布纳博士建成了第二个铀反应炉。在进展速度上,海森堡和奥本海默之间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正在一步步快速缩小。让古德斯密特非常烦恼的是,他认为应该把所有的实验数据保留下来,但美国的“阿尔索斯”情报小组名义上的指挥官是一名陆军上校,他派了一小支突击队突袭了这个山洞,并命令他们摧毁德国的设备。派军队去确实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因为海森堡的工作人员在忙乱中把这些铀块放到了一个牛车的干草堆里,打算偷偷运出去,但有些铀块被黑兴根农民偷了过来,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是想着肯定值钱,可以卖给法国人。最终,铀块都被找回来了。当时,所有的纳粹物理学家都被盟军关押起来,包括难以捉到的海森堡。古德斯密特有点儿得意忘形。他对一位刚调过来担任联络员的普通陆军上校说:“德国人没有了原子弹,真是太好了,现在我们也不需要用我们的原子弹了。”少校很惊讶,回答道:“古德斯密特,你一定要明白,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武器,我们就一定会使用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