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走出少年大亨(1)

同伴式的家长,据说已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一代。这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IT界特别明显。昨天的英雄是扎克伯格,如今的明星成了戴维·卡普。大家都是千禧一代。当戴维·卡普把自己创建的微博服务网站汤博乐以1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雅虎时,人们所惊叹的不仅仅是他的身价,也不仅仅是他26岁的年龄,而是他居然高中还没毕业。

14岁就辍学,牛仔裤、T恤衫、一头乱发、不停地派对……这副扮相和做派可谓很嬉皮,很反叛。且慢,这与其说是反叛,还不如说是主流。如前所述,这一套不是他不听话的结果,而是父母精心教出来的。现在,让我们把他的故事好好讲一讲。

戴维·卡普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在曼哈顿长大。三岁时就上了曼哈顿的著名私立学校卡尔霍恩学校,后来又上了培养出八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布朗士科学高中。布朗士科学高中虽然是一所公立学校,但必须经过严酷的入学考试竞争才能进入。2011年有将近两万考生竞争1044个位置,录取率仅为5.3%。相比之下,美国大学中最难进的哈佛,2013年有3.5万人申请,录取2029人,录取率为5.8%。可以说,没有一所美国大学的入学竞争能赶得上布朗士科学高中。看看戴维·卡普这样的履历,你不能不感叹其父母精心的教育安排。不要忘记,他母亲正是卡尔霍恩学校的科学教师。

但是,一帆风顺的他,14岁居然决定从大名鼎鼎的卡尔霍恩学校辍学。这难道是青春期的反叛吗?媒体第一时间就发现,他辍学的幕后推手,其实正是他的母亲。这位教师母亲,及时地发现了儿子在学校里待得有些不耐烦。不想上学就别上,她干脆让他辍学,到一位是电视制片人的朋友(卡尔霍恩学校的学生家长)那里试试身手。戴维·卡普就从那里起步,一度还学习日文,游荡到日本,最终成为新一代的创新大师。

戴维·卡普当然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不过,他的行为已经远远不能简单地用反叛来形容。当年嬉皮士的反叛是非常个性化的行为,往往会和父母闹翻,至少父母对他们的行为不认可、不支持。戴维·卡普也挑战了现有的教育制度。不过,他的挑战是在父母精心培养和安排下进行的。这也并非是一个家庭的偶然的、特殊的案例。在当今的美国,从家庭到整个社会,正在形成一种文化和制度,对青春的反叛进行支持。我们不妨称之为“反体制的体制化”。

家庭学校的崛起就是一个例子。戴维·卡普辍学后,其实还是在家庭学校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母亲根据他的需求,聘请各种老师。网络公开课的崛起,使这方面的操作更加方便、廉价,乃至一般家庭也可以负担。本来,公立学校体制是现代国家的核心制度基础,有着严格的法律保障。父母无故不让孩子上学是犯法的,会受到惩罚。但最近几十年,美国父母挑战现行教育制度的越来越多。让孩子从公立学校辍学,在家自己教,也渐渐成为风气。最开始这样做的,是教育比较好的左翼进步主义人士。他们觉得学校不够个性化,窒息了孩子的自然发展。然而,右翼宗教保守主义者后来居上,成为家庭学校的主要推手。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庞杂的社会潮流参与进来。抛开这里的各种政治背景不说,最终的结果是:美国各州在这方面的法规越来越松,给父母把孩子从公立学校拉出来在家里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