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这些问题似乎都是刚刚产生的,所以人们不得不通过摸索寻找解决办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吸乳器作为一款复杂的医用工具,通常只在医院里出现,用来帮助乳头内陷的母亲挤奶,或是帮助无力吮吸乳汁的早产儿,以及需要往食道里插管才能进食的婴儿。但到21世纪初,吸乳器已经成了常用的私人用品,它们越来越像手机,而不是输尿管了。2008年总统大选期间,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Sarah Palin)告诉《人物》(People)杂志,她发现自己总是不得不“放下黑莓手机,拿起吸乳器”。2010年,最新选出的政府要员和工作人员抵达华盛顿,想找个地方供哺乳期妇女挤奶,也就是所谓的“哺乳室”。当时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为她们在国会大厦地下室争取到了一间屋子。据美联社报道,里面配有各种设备,包括电话、有线电视和为笔记本电脑准备的插座。这间屋子里的电话来电显示是“哺乳婴儿”。2011年,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敦促美国国税局减免吸乳器的税费。
如今,体外生殖仍是霍尔丹和赫胥黎科幻小说里的幻想,但体外哺乳已随处可见。虽然现在还没有“孵化室”,但在政府大厅已有专门的哺乳室。最奇怪的一点是,大家似乎只是觉得这有点麻烦,但没有多少人反对,甚至没有人提出异议。瑞士公司美德乐成立于1961年,该公司1991年在美国首次推出了供普通人使用的电动吸乳器。五年后,美德乐推出了风行一时的“风韵”(Pump In Style)吸乳器,产品销量成倍增长。虽然由于很多人买的是二手产品,确切的销量数据难以统计,但它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制造商表示,如果你不愿意用别人用过的牙刷,那你就不该买二手吸乳器;但牙刷不会贵到300美元一支,而且大多数女性认为,吸乳器只要消过毒,就不用担心卫生问题了。)从此,吸乳器产品就火得一发不可收拾了。过去,“爱婴产房”会给新出院的产妇赠送免费婴儿奶粉,现在都改送手动吸乳器了。那是个塑料制成的小玩意儿,每次只能用于一侧乳房,工作原理介于吸管和打气筒之间。沃尔玛超市开始减价出售电动吸乳器。新安怡(Avent)推出了一款吸乳器,打出的招牌是“新型高智商技术”,说新增的存储芯片让它变得很智能,但这个噱头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那就是人乳可以提高婴儿的智商。如今,这些造型时尚的吸乳器已经成为了婴儿出生前的必备品,它的电动装置、吸管和储奶袋能统统装进一只看上去像是芬迪(Fendi)或古驰(Gucci)的黑色公文包里。美德乐“风韵”电动吸乳器豪华套装销路好得惊人,堪称“吸乳器界的CEO”,你在任何一家百货商店里都能买到它。
美德乐也出售储奶袋和吸乳护罩(这是一种适合不同乳房尺寸的塑料护罩,看上去像个空心喇叭)。你只需要把美德乐自动吸乳器插进汽车的点烟器接口,就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吸乳了。虽说这两件事最好分开进行,但忙碌的母亲实在是太多了。在医生、律师或教授开会的地方,你在女洗手间里总能看见背着“公文包”的女性在电源插座前排大队——大家都没什么耐心,而且,请相信我,没有人会不好意思。吸乳器上有一些塑料卡槽,就像男士钱包的卡槽,母亲可以在里面放上宝宝的照片。根据巴普洛夫的说法,这么做有助于母亲“放松”,因为母亲的乳汁通常是宝宝在身边或宝宝哭泣时分泌的。当小宝宝身在几公里外时,一张照片也能让你哭得稀里哗啦。吸乳并不好玩,并不好说吸乳的时候是无聊多一些,还是寂寞多一些,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想。吸乳似乎形成了一股奇怪的潮流,甚至有些成天在家陪孩子的女人也会把乳汁先吸出来,然后放进瓶子里给宝宝喂奶。美国妇女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妇女都爱吸乳。在紧闭的大门背后,这个国度变得越来越像巨大的人乳农场。
与此同时,关于人乳的标准化管理条例,比如曾经提出过的《母乳喂养促进法案》,却一直没有落到实处。妇女们痴迷于吸乳器等新鲜事物,没有考虑“母乳喂养”和“喂养人乳”的不同之处。她们被蒙蔽了双眼,不愿去想究竟是母亲还是乳汁对孩子更有意义。她们受到了错误分类的影响。人乳是一种食物,但它还是一种灵药、货物或权利吗?这个关于生死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个分类学问题。像大多数关于生死的问题一样,过去也有人提出过同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