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补委员——邓中夏(13票)、周恩来(12票)、毛泽东(12票)、彭公达(11票)、张太雷(11票)、张国焘(9票)、李立三(7票)。[1]
票数颇为耐人寻味。由于共产国际全权代表强调了工人成分,苏兆征、向忠发一下子得了全票(邓小平作为中央秘书没有参加投票,所以实际参加选举的是20人),超过了瞿秋白。
7月12日产生的五常委中的四位——周恩来、张太雷、张国焘、李立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4册,第12页,《“八七”中央紧急会议》,1985年版。三——票数居末,全成了候补委员!
毛泽东得票数与周恩来相同,并列第11位。
按得票数,中央的新领袖当是苏兆征或向忠发。
对此,罗明纳兹作了如下说明:
至于指导[1]成分问题,大家的要求是选出工人来做领导。但有一困难,此会无权改选中央[2]。还有一层,选出此等人还须得从事调查一下是否他能执行此新政策。[3]
这样,在8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确定了三常委为中共新领袖。这三常委是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名义上三人都是常委,实际上以瞿秋白为首。
从5月9日中共“五大”闭幕式到8月9日,正好三个月。从三个月来常委名单的三变,足见中共领导核心的大变动:
5月9日,三常委,即陈独秀、李维汉、张国焘;
7月12日,五常委,即张国焘、周恩来、李立三、李维汉、张太雷(7月21日增加瞿秋白);
8月9日,三常委,即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
在三变中唯一不变的是李维汉,一直担任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