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取代了陈独秀(2)

任弼时所说的“老头子”,指的是陈独秀;“去莫”,也就是去莫斯科。

这样,工人出身的工人领袖们一下子备受重视,被列入中共新领导班子候选名单。

其中有42岁的苏兆征。他是广东香山县淇澳岛(今属珠海市)人,从小在海轮上做工,道地的海员工人出身。1921年1月,他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同年3月,创立中华海员联合总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在中共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4册,第4页,《“八七”中央紧急会议》,1985年版。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4册,第7页,《“八七”中央紧急会议》,1985年版。

[3] 同上。“五大”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另一名受到青睐的是23岁的湖北人顾顺章。他原本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事务员,也算是工人出身。他曾留学德国,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期担任工人纠察队总指挥,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

还有一名受到垂青的是47岁的湖北汉川人向忠发。论出身,此人“根子正”,“标准”的工人。他青年时期先在汉阳兵工厂当学徒,后来做过水手、码头工人。他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到湖北省工会工作,担任汉冶萍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他历任武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武汉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他当选过中共“三大”“四大”“五大”代表,并在中共“五大”当选中央委员。

于是,罗明纳兹拿出事先拟好的政治局委员候选人名单。他念道:“提议政治局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七人。正式委员七人——张国焘、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任弼时、罗亦农、邓中夏;候补委员七人——李立三、周恩来、彭湃、张太雷、顾顺章、向忠发、蔡和森。”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名单。

经过投票选举,产生的新的政治局委员名单,跟瞿秋白预拟的人选颇多差别。

根据会议记录,最后的名单连同得票数如下:

正式委员——苏兆征(20票)、向忠发(20票)、瞿秋白(19票)、罗亦农(18票)、顾顺章(17票)、王荷波(17票)、李维汉(17票)、彭湃(16票)、任弼时(14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