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荼苦

有朋友从台湾来,送了我一罐高山茶,说是特级珍品。茶罐上还印了一段解说,讲了茶的古文献资料。这段文字先说茶字的本意是苦茶,并引了古代字书《尔雅》:“茶,苦茶也。”然后又举《诗经·北风》为例:“谁谓茶苦,其甘如荠。”

看了之后,只好大为摇头,因为这段解说有两重大错:一是字错,可以怪校对的人;二是知识性错误,就不能怪“手民之误”了。这种错误的知识随着茶罐到处流传,害人不浅,倒是需要辨正。

《尔雅·释草》:“荼,苦菜。”说的根本不是茶。《诗经》没有《北风》,只有《邶风》;《邶风·谷风》也没有“谁谓茶苦”,只有“谁谓荼苦”。《毛传》的注解也很清楚:“荼,苦菜也。”古人使用“荼”字,意义很明确,指的是苦菜,不是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唐代以前没有“茶”字,也就是说,在唐代期间,人们才从“荼”这个概括“苦菜”的字,分出别类,创造了“茶”字。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既然唐代以前“茶”包括在“荼”字类下,《诗经》里提到的“荼”也有可能是茶呢?那就要具体来看了。绝不能说,苦菜类下也可能包括了尝起来有苦味的茶,因此苦菜就是茶。这是只要上过大一逻辑就该知道的基本思辨常识。

《谷风》是一篇弃妇的怨辞。朱熹说,“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此诗,以叙其悲怨之情”。诗中打的比方,“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都是可以食用的蔬菜。葑是蔓菁,即大头菜;菲是萝卜;荼是苦菜,荠是带甜味的菜。一概与作为饮料的茶无关。

更需要指出的是,上古虽无“茶”字,而以“荼”字概括了“苦菜”、“茶”及其他的植物(如“荼蓼”),并不表示古人对这些不同的植物没有清晰的区别。别忘了《尔雅》的荼,是“释草”,列为草本植物,是苦菜。《尔雅》中还有“槚”字,“槚,苦荼”是“释木”,列为木本植物。因此,“荼”指苦菜,“苦荼”才是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