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中国(2)

一个简简单单的“中”字,一旦探究本源,就成了极其复杂的问题。古文字学家说,“中”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出现的时候,一般都写成,作旌旗飘飘状,而不是我们今天所写的“中”字。唐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殷虚文字记》,就说“中”字在甲骨文里指的是旗帜,作旌旗飘飘状,而现在写的“中”字是省略变形的结果。

“中”字的本源,不是简单的“中间”之义,而是由旌旗转变出来的衍生义,实在令人感到奇怪,简直就有点不合情理。以普通常识来推断,古人造字,应当就近取义,以日常身边最基本、最直截的意思造为文字。“中间”当然比“旌旗”要根本,是任何人最早要认识的概念之一,因为是空间方位最基本的观念。原始人的生活,一定会接触到这个基本生存概念,总是应该早于旌旗的出现吧?唐兰一定也觉得,“中”字先有复杂的旌旗飘飘之义,后有“中间”之义,是个怪现象,因此自问:“中为旂旐之属,何由得为中间之义乎?”

他倒是有清楚的答案:“余谓中者,最初为氏族社会中之徽帜,古时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焉,群众望见中而趋赴。群众来自四方,则建中之地为中央矣。……然则中本徽帜,而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遂引申为中央之义,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完全赞同此意,并指出,甲骨卜辞多有“立中”之辞,如“卜夬贞王立中”(人九七二)、“己亥卜夬贞王勿立中”(粹一二一八)、“丙子其立中亡风八月”(存二·八八),可以确知旌旗飘飘就是“建中”、“立中”,是中央的原义,真的是“政治挂帅”,“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

再看看容庚编的《金文编》,所举的几十个中字之例,都是旌旗飘飘。引申作为“仲”字,才简化成“中”。

难道“中间”、“中央”这种方位空间的概念太抽象,不易为古人掌握,非得有了政权,有了象征权威的旗帜,先有了权力的中央,才逐渐出现抽象的方位的中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