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还依赖于很多其他的制约因素,但我没法一一披露。要调制一部成功的小说,有些配方作者得要秘而不宣。
※
至于《波多里诺》,我说过,我想要以1204年在大火中燃烧的君士坦丁堡开始我的故事。因为根据我的设计,波多里诺会伪造普雷斯特·约翰写的一封信,并参与亚历山德里亚城市的创建,我不得不把波多里诺的出生日期定在1142年前后,这样在1204年他就已经六十二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必须先从尾声开始,波多里诺要通过一系列的倒叙讲述他过往的豪情壮举。这完全没问题。
但是波多里诺是在离开普雷斯特·约翰王国之后的归途上路过君士坦丁堡的。那封假冒的祭司王亲笔信据史载是在1160年前后被伪造或流传开去的,而在我的小说中,波多里诺杜撰这封信,是要说服红胡子腓特烈带兵向那个神秘王国挺进。所以,即便波多里诺花上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先是来到那个王国,待在那儿,经历成百上千的奇遇,又安然脱身去君士坦丁堡,他也不可能在1189年之前开始他的历险(而且,历史上有证据表明红胡子腓特烈是在那一年开始东征的)。那在1160年和1190年之间,天知道我能安排波多里诺做些什么呢?他为什么不能在发出那封伪造信之后立即开始他的探险行程呢?这个问题和《傅科摆》中电脑的使用给我提出的难题是类似的。
这样,我就不得不让他忙活着,并不断推迟他出发的日期。我不得不编出一系列突发事件,让故事一路推进到12世纪末。但也正因如此,小说—不仅在波多里诺心中,同时也在读者眼里—营造了一份欲望的阵痛。波多里诺憧憬着普雷斯特·约翰的王国,但必须不断地延迟他的求索,于是他对祭司王的王国的渴望也愈演愈烈。我希望,读者对那个王国的兴趣也随之提升。这又一次体现了制约因素带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