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温故 冯小刚知新:刘震云、冯小刚(4)

杨澜:两位最初认识的时候,据说是王朔介绍的,那是什么时候?90年代初吧?

冯小刚:1993年吧,那个时候震云写的电视连续剧《一地鸡毛》。王朔呢,就推荐震云给我,介绍我们俩认识。我看了《一地鸡毛》,觉得太棒了!我跟王朔说,这个剧本一个字都不用改就可以拍。整个拍摄过程,我真是完全按着他写的东西弄得,特别生动,特别深刻,特别细腻。《一地鸡毛》是冯小刚继《北京人在纽约》《情殇》《永失我爱》后的第四部影视作品,也是冯小刚在电影《甲方乙方》之前最为观众熟知的作品之一。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冯小刚和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第一次相遇了。

冯小刚:那时候我和王朔,我们俩人住在颐和园的西厢房里头,中间有一个堂屋,里面有一个卧室。他从那边睡完午觉走过来,扔到我手里一本书。震云写的一个中篇,调查体的《温故一九四二》。本身《一地鸡毛》我就非常喜欢,我在看了这个《温故一九四二》之后,我对震云非常崇拜了。

杨澜:这根就算扎下了。

冯小刚:扎下了。隔年在京丰宾馆开一个大会,我就和震云说,这个小说在我心里头,翻腾了这么长时间,我特别想把他拍成电影。我跟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没有拍过任何一部电影。震云说,让我再想想,不着急。这之后,我们俩和王朔,还有梁左,经常在一块聚,包个饺子,凑几个凉菜,说上一夜的醉话。有时候就会提起来,说《温故一九四二》要能拍成电影多好。老刘没有实接过这话,全是虚着说。直到2000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俩人喝完酒,吃完了饺子。震云说,我今天来是想郑重的跟兄长说,我把《温故一九四二》托付给你了。刘震云和冯小刚都是1958年生人。刘震云是河南省延津县人,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当过兵,做过中学教师,在《农民日报》工作过。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87年后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过《塔铺》《新兵连》《官场》《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作品,引起了很大关注和反响。冯小刚出生在北京,参过军,做过舞美设计,1985年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师,先后在《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中担任美术设计。1992年与郑晓龙合作剧本《大撒把》并一起联合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杨澜:能不能说说第一次合作甚至是第一次见面,小刚给你留下来的印象?

刘震云:小刚那个时候颇有些文艺范儿。现在你看他戴一围巾,那个时候他特别爱挂一个牌子。那个牌子上面写着北京电视台艺术中心,走到哪儿都挂着。

杨澜:就跟学生带校徽似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