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小时代,不止是一个时代](3)

虽然贩卖青春所带来的声名与财富,让他一直不能够免于争议,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创业之路让他走过了热血与懵懂交织的青春期,早早成为了一个随时能够直面残酷与铁血的成年人。经过了成人世界的争斗与洗礼,还能把青春变永恒,这是令所有人欲罢不能的梦想。

梦幻的水晶灯,全球限量的白色瓷器,明亮得能当镜子的落地玻璃,以及成排陈列的同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居多的书与杂志,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一位于上海国际设计中心的公司,从 logo到装潢都留有幻城的痕迹。

但他的媒体帝国绝对不是幻城。截至去年 12月,郭敬明创业至今的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增加至 75人,青春文学杂志《最小说》系列年发行量突破 1000万份,年产值突破 15亿元,形成了以小说、杂志、漫画、艺人、影视等为主的系列青春文化品牌。

最世的前身是郭敬明自大学起就创立的岛工作室,严格来说,《岛》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杂志书,没有刊号。它很快被定义为“第一本真正的青春图文杂志”,对于创刊动机,郭敬明本人的解释是:“我很喜欢看杂志,但当时很多念书时常看的青春杂志《少年文艺》、《中外少年》都已经倒闭停刊,就决定自己做一个——那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读者群,年龄段,受众分析……没有任何完善的商业意识,完全就是一种本能。”

从工作室到商业帝国

他集合了当时身边经常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影和玩网络游戏的好友,在 2004年的春节后租下一个 140平米的公寓,为《岛》这本自己理想中的青春杂志组稿、编辑、排版。

“我就想做成给年轻人看的文艺杂志,它里面有插画,有设计,有摄影,有散文,有长篇连载。”

《岛》奠定了大部分最世媒体产品的生产准则:期刊化,作家签约制,生产者、创作者与受众都保持年轻,出版社不干涉内政——尤其是内容与作者的选择上,郭敬明坚持自己的“独立门户”与“审美品位”。在《岛》时期,他一手发掘和提携的首位畅销作家是当时还在某漫画杂志做编辑的落落——他并不忌讳用自己的名声去帮助别的有潜质作家成名,他甚至有意如此:他需要尝试一切把个人名声落地成为品牌效应与商业影响力的可能性。

事实证明,这本最初以郭敬明的名声做基础,但不全由郭敬明撰文的杂志书日益火爆,在一批固定作者的连载下更是如此。每期发行量近 20万本,最高发行量曾达 40万册。在 200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陷入经营困境后,郭敬明转签长江文艺出版社,将其更名为《最小说》。“他一见面就跟我说,他有现成的杂志制作团队,有数位作者的出版合约,他需要成立一家文化公司,不拿出版社的版税,而是要分成。”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回忆道,对这名“很有想法的年轻人,不同于一般饱读诗书的文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正在过渡成商人”,黎波应允了。最世的前身,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郭敬明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资设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