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鸭脖王”——好口味加上“看不见的管理”(3)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情培养,大家都更加了解对方,一旦建立了信任,谈起事来也就方便多了。不久老戴哥俩便与“鸭脖王”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我见到“鸭脖王”老李,老李跟我说他当时为什么对老戴哥俩产生信任,就是因为感觉戴大哥这个人特别实在特别忠厚。卤鸭脖子是很累人的,很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而戴大哥相比“鸭脖王”算是高学历的文化人了,他却能坚持下来,这就让“鸭脖王”有英雄相惜的感觉。他还说:“那个时候,我看得出来戴经理累得坐在那里都打瞌睡,我们打烊了要出去喝点酒吃点夜宵,我跟他说,你累了,就先回去睡吧,结果戴经理说,没事,一块去。他去了也不大能喝酒,就坐在一边陪着,最后还抢着埋单,我就看这个人很实在。”老李这个人也是很实在的,他这么评价自己:“我十几岁就跑江湖,什么苦都吃过了,文化是没有的,没看过多少书,但看人也看了不少。”他有自己一套判断问题的方法。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回过头来看这关键的几步,能赢得别人信任的气场比其他专业素质更重要。

见时机成熟,老戴再次向“鸭脖王”提出合作,就在一家咖啡店里,用一台电脑跟“鸭脖王”描绘了自己规划的宏伟蓝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回“鸭脖王”总算答应了老戴。老戴向“鸭脖王”承诺:只要其提供配方和生产技术,并投入一定的资金,每年都可获得稳定的分红,“鸭脖王”回忆当时老戴给他承诺:“以后我每开十家店就有你一家店,我开一百家店就有你十家,我开一千家就有你一百家的。”老戴哥哥后来跟我说,当时“鸭脖王”其实不愿意出钱,他说我就给你提供技术,但老戴坚持他一定要出一些,哪怕少一点也得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要不然咱们投了资,他半路撂挑子了怎么办?第一批的股东都是出于对老戴的信任,或对于项目有不同的帮助而参与进来。我后来也见过几位股东,老戴让他们参股也有让他们必要的时候帮帮忙的意思。不过后来他们也说,唉,当时决心不够大,要是当时多投资一点就好了。

桃园聚义,老戴就开始张罗事业。老戴一开始定的目标不是开前店后厂的作坊,而是工厂化大生产的食品企业。所以建设自己的生产工厂早就纳入老戴的计划之中。虽说建厂的想法早已有之,但老戴毕竟从未在工厂上过班,对厂房建设没什么概念,为此,老戴哥俩前往长沙一个叫黎托村的地方,这个地方是食品加工企业的集中地,他们托关系联系上了一家卤制食品加工厂参观。但食品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参观者只能在工厂外面看看大致布局,车间里的东西一律不让看。但老戴最需要了解的恰好就是车间里头的生产设备,于是参观的那天,老戴哥俩跟打入敌后的侦察兵差不多,一个从前门进,一个从后门进,进门就快速行走,把厂房里面的设备看了一遍。当时工厂的安保人员追在两人后面试图加以阻止,老戴哥俩就边跑边看,两人被追到时,正好把车间里头都看了一遍。离开工厂后两人聚到下榻的宾馆,凭记忆把工厂所需的设备及布局画了出来,大概分析出来,哪里是储存车间,哪里是解冻池,哪里是灶台,至此工厂的建设方面老戴心里总算稍微有些底了。

创业者不仅仅要忍受身体的劳累,还得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没有高度的自信与执着精神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废。2005年的长沙降雨十分频繁,老戴哥俩和“鸭脖王”为了建厂,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吃了不少苦头。有一天老戴的哥哥和“鸭脖王”走在从南门口到厂房的路上,恰逢天降暴雨,把两人浑身都淋透了。当时冬季刚过不久,天气还十分寒冷,两人在雨中瑟瑟发抖,“鸭脖王”终于忍不住嘟囔道:“这个鸭脖子还能搞多大啊,就我们几个人天天弄,也就你们哥俩认这个。”“鸭脖王”显然有所动摇,差点要打退堂鼓了。见他士气低落,老戴的哥哥忍着寒冷,一路安慰他、鼓励他坚持下去,最后“鸭脖王”还是半信半疑地与老戴哥俩把厂办了起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