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到底是什么(2)

狭义之“精”,是指具有繁衍后代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的生殖之精,这是中医学“精”概念的初始含义。

广义之“精”,是指人体内的气血、津液、骨髓、脑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是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对“精”的初始含义的延伸。

广义的“精”的概念与古代哲学中对于“精”的认识相通,均为构成物质和生命的本原。假如以文字学和考据学角度来看,在《黄帝内经》中,精一共有十多种含义,因与本文关系不大,故从略。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人体精气的存在是以精神、形神、体用统一为前提的,阴阳离绝,生命走到终点时,精气便当离绝;而当神离去之时,人体精气便也不复存在,所留存的虽仍可勉强称为构成万物的物质,但已非生命之精气。

2.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人体精气的种类在《黄帝内经》中较多,按精的来源又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后天之精为水谷之精、脏腑之精等。

(1)先天之精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篇也说:“两神相搏(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种精,就是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也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源泉,故《灵枢·经脉》又说:“人始生,先成精”。古人通过对“男女媾精,胎孕乃成”的观察和体验,认识到男女生殖之精的结合能产生一个新的生命个体。《灵枢·天年》认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循”。可见,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是与生俱来的精,谓之先天之精。然而在胚胎形成之后,直至胎儿发育成熟,全赖女子胞中气血的养育。因此,先天之精为原始生命物质,主要贮藏于肾。

(2)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人出生之后,要赖脾胃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微,以营养各个脏腑组织,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使机体不断发育、成长和壮大。水谷之精由脾胃化生后贮藏于五脏。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由于这部分精微来源于后天,故称为后天之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