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布达拉宫(1)

初见与断山

初到拉萨的傍晚,从火车站坐车去旅馆,开车的拉萨朋友在一个拐弯时很随意地往反方向一指说:“喏,那边就是布达拉宫。”我急忙转头,却根本没有看见,只有一抹晚霞轻轻遮挡着西藏过于空旷的天空。刚从火车狭小的空间下来,我还有点不适应,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能看到西藏标志性的建筑——布达拉宫。后来几乎穿遍拉萨的大街小巷,发现拉萨城本身并不很大,宽阔的北京路纵贯了八廓街到布达拉宫的街道,俨然现代化城市的格局。若是不赶时间,从八廓街步行到布达拉宫也就二十多分钟,还时不时有三轮车停下来问你去哪里,十五块钱走不走。

用时髦的话来说,布达拉宫是拉萨的地标性建筑,它是全拉萨最高的建筑。最初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宫殿,后因火灾和战乱,乃至吐蕃王朝崩溃等原因而进行了无数次重建和修缮,最终在十七世纪时形成了今天的宫殿式建筑群,同时布达拉宫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布达拉宫是早晨,其实根本不用问路,一路上都是转经去往布达拉宫的藏族同胞。还没有跨过马路,第一眼看到布达拉宫,我并不觉得它雄伟,终于亲见这座无数人心目中的圣地,也没有那种被强烈撞击的震撼。也许,在城市森林中生活惯了,在四角的天空下依赖地标来判断方向的人们初看它时会跟我一样,并不觉得布达拉宫像传说中那么雄伟奇崛,也不觉得它的巍然伫立使人心潮澎湃。然而当我在此后的许多清晨和黄昏静静地路过它,看着许多磕长头到此朝拜的人,慢慢会觉得布达拉宫骄傲地处于一个永不可及的高处。

当我们跨过马路,直抵布达拉宫脚下,它确实呈现出宫殿那种需要仰视的威严和气派,红白两色的宫墙错落有致,遮盖了整座山体。许多人对着它磕长头,还有人支起三脚架捕捉它晨光中的侧影。走到门口,发现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进宫。我们上去一问,一个貌似导游的人告诉我们,布达拉宫的门票是需要提前一天预约的,要到西边另一个门口去排队。他顿了顿,然后对我们说:“不过,今天,我想你们已经来晚了,可能排不到明天的票了。”

走到西门,木门紧闭,门口已挂出告示。我不甘心地凑上去看那几行细字,同伴无奈地笑笑:明日请早吧。待转身再走,就由北京路从三座白塔中间开过,车流不断。公路对面则再次蜿蜒起青山,还有一个类似观景台的地方。北京路这样的分割让我颇感别扭,并有些纳闷,以前在画上看到的布达拉宫脚下是一片沼泽和绿地,如今怎么是现代化的大马路呢?

不久,我就解开了这个心结。从前的布达拉宫首尾青山相连,布达拉宫所在的是红山,对面的是药王山,两山一脉相承。后来,因为城市改造,北京路修建,青山因道路阻隔而被斩断,只好修建三座白塔,象征性地连接起两座山峰,意为首尾依然未断。听到这样的解释,我黯然神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