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 大节(7)

3.24子曰:“女知莫如妇,男知莫如夫。”

【译文】孔子说:“姑娘的见识不及妇人,男孩子的见识不及丈夫。”

【感悟】人的见识总是与阅历联系在一起的。在人事任用上,是应该多考虑个人的阅历的。

3.25子曰:“天之与人,犹父子。有父为之变,子安能忽?”

【译文】孔子说:“天与人犹如父与子的关系,父亲因为某事而情绪有变化,难道儿子能无动于衷吗?”

【感悟】天与人之间,总是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人要尊重天道,天就会像父亲一样,宠爱着他的子女,天与人的关系就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3.26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人在死后有无意识?”孔子说:“我要说人死后有意识,担心孝子老想着死后的事,影响了生前的孝顺;我要说没有意识,不孝的人以此为借口不肯埋葬老人。你要想知道死人有还是没有意识,到你死时就知道了,那时也不算晚!”

【感悟】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之间维持着一种神秘的关系,这也是古今哲学的最核心、最难解的问题。作为子女,父母在世时,要恭敬赡养,全力尽孝,而不是关注其死后能否保佑你的问题。

3.27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之,东益宅不祥,信有之乎?”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弃老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之不祥也。”

【译文】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在东边增建宅院是不吉利的,这句话能信吗?”孔子说:“不吉利的事有五种,而不包括在东边增建:损人肥己,自身不吉祥;抛弃老人顾小的,家庭不吉祥;放弃贤才不用,地区不吉祥;老人不教,小孩不学,风俗不吉祥;圣人隐退,坏人专权,国家不吉祥。”

【感悟】当政者与民众之间,也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如果这样,则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索取无度,就是“不祥”之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