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呢?他倦恹恹地从广州回到老家溪口不多日,1924年2月29日便接到孙中山发来的电报:
沪执行部转介石兄:
军官学校,以兄担任,故遂开办。现在筹备既着手进行,经费亦有着落。军官及学生远方来者逾数百人,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不应使热诚倾向者失望而去。且兄在职,辞呈未准,何得怫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误!
孙中山的电报,使蒋介石在失落之中得到鼓舞,其中“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一句表明,他在孙中山心目中颇被看重。于是,他在3月2日复电孙中山,说明自己“怫然而行”的缘由:
受人妒忌排挤,积成嫌隙,由来者渐,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蒋介石的话表明,他在国民党内也非“春风得意”,而是“受人妒忌排挤”,所以连国民党“一全”代表都未选上。再说,在他当时看来,主持黄埔军校校务并非要职,更何况有传闻说,黄埔军校将以“程潜为校长,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1]
蒋介石要屈居程潜之下,作为一名副校长,这更使他“怫然而行”。
继孙中山的电报之后,廖仲恺又发了三通电报给蒋介石,催他南下。
蒋介石又磨磨蹭蹭了一阵,在4月14日才打点行装启程,21日到达广州拜见孙中山。
4月26日,蒋介石终于到任,在黄埔军校作训词《牺牲为革命党唯一要旨》。翌日,又作训词《怎样才是真正的革命党员》。
5月2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这一天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历史性的日子,是他手握军权的开始——虽说当时的他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任命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里程碑。从此,蒋介石被人称为“蒋校长”,这是他第一个带官衔的称谓。即使他后来成为总裁、总统,他的老部下依然喜欢称他“蒋校长”——表明当年曾是他的学生,显得更为亲昵。
身为一校之长,时时处处为学生表率。蒋介石每日清早一听到起床号就翻身下床,军服笔挺,风纪扣严严实实,三天两头向学生发表训话,入夜则悄然巡视于各宿舍、教室……蒋介石养成了军人生活习惯。
孙中山自任黄埔军校总理,任命廖仲恺为党代表。党代表一职在以前的中国军队中从未有过的,是仿照苏联红军建制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