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袭(摘自第五章 龙旗凋零)1

1895 年2 月4 日上午9 时58 分,日军通报舰“八重山”从皂埠口锚地将“第六号”鱼雷艇前晚的侦察报告送到旗舰“松岛”,伊东祐亨大喜过望,一个更加毒辣的策略油然而生。既然防材硬性破坏难以奏效,防材东端留出的缺口只能小型舰船通过,那么干脆放弃大型军舰直冲入威海湾决战的计划,改用小型鱼雷艇通过防材缺口进入港中偷袭北洋舰队!

命令由“八重山”带回了皂埠口锚地,伊东祐亨急不可耐地确定当晚就实施偷袭计划。由主要装备小型鱼雷艇的鱼雷艇队第二、第三艇队通过防材缺口入港偷袭,鱼雷艇第一艇队在威海湾外担任警戒,如机会合适,也应进港攻击。另外,火炮终于解冻了的第二游击队炮舰“爱宕”、“鸟海”、“赤城”、“摩耶”负责当晚在海湾口炮击吸引北洋舰队注意。炮舰“磐城”负责联合舰队与南帮日本陆军的联络,以便陆地炮台配合行动。本队、第一游击队在鸡鸣岛一线外海待机,以防北洋舰队逃出。

一切部署妥当后,当天联合舰队军舰继续在威海湾外盘旋引诱,以防北洋舰队觉察偷袭计划。傍晚时分,担负主攻任务的第二、第三鱼雷艇队正式下达作战命令,此前世界海战史上还没有如此规模的鱼雷艇集群出击行动,加上鱼雷艇偷袭作战本身的危险性,当命令下达时,全场鸦雀无声。对于日本鱼雷艇的官兵而言,与其说是一次偷袭,不如形容成冒死一搏,因为谁也无法估计,这一去之后是否还能全身而退。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为了尽量选择最佳攻击时刻,直到5 日的深夜2 时,即月落前一小时,日本第二、第三鱼雷艇队才起锚出发。在此之前,“爱宕”、“鸟海”等炮舰已经在威海湾口开始了对日岛等炮台的佯攻炮击,借以牵制北洋舰队和刘公岛、日岛炮台,同时起到消耗守军精力的作用。

因为第三鱼雷艇队先前曾多次对防材进行侦察,熟悉航路,因此排在前列。位于队伍最前方的,则是发现东口防材缺口的“第六号”鱼雷艇,其后依次为“第二十二号”、“第五号”、“第十号”、“第二十一号”、“第八号”、“第十四号”、“第九号”、“第十八号”、“第十九号”。偷袭兵力总计共10 艘鱼雷艇,除担任第二、三艇队旗舰的“第二十一号”和“第二十二号”外,均为同型。第二艇队旗舰“第二十一号”鱼雷艇排水量80 吨,法国诺曼底船厂建造,是1894 年6 月27 日刚刚完工的新艇;艇长36 米,宽4.01 米,吃水1.19 米,装有3 汽缸3 膨胀立式蒸汽机1 座,配套使用1 座新式的水管锅炉,功率1018 马力,航速19.84 节;装备1 门47 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单管机关炮,艇首固定安装1 具360 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雷艇中部和后部甲板上露天安装2 具可旋转的360 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

第三艇队旗舰“第二十二号”是德国造船工业的产物,和北洋海军的“福龙”号鱼雷艇同出自希肖船厂,1893 年8 月5 日完工;排水量85 吨,艇长39 米宽4.81 米,吃水1.07 米,动力为1 座3 汽缸3 膨胀立式蒸汽机,配套1 座汽车式锅炉,功率926 马力,航速18.84 节;装备47 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单管机关炮2 门,380 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3 具(1 具固定安装在艇首,2 具露天安装在甲板中部和后部)。

凌晨3 时20 分,“第六号”鱼雷艇驾轻就熟地找到了东口的防材缺口,首先驶入,其余各艇鱼贯跟进,除“第十四号”鱼雷艇航行时距岸过近,在南帮龙庙嘴附近的暗礁处搁浅,以及“第十八号”鱼雷艇船艺不佳,未能通过防材缺口外,日军其余的8 艘鱼雷艇均顺利进入了威海湾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