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题目缺少主语,是谁或是什么让生活新闻化?
是微博!微博让许多人的生活新闻化。
若干年后有人写中国思想史,一定会写到微博,写到2009年,这一年被一些人称为微博元年。
思想史上原本应该写哲人和思想家,写写孔子、墨子、老子或孙子,写写朱熹和王阳明,写写康有为和梁启超,哪怕写写蔡伦和毕昇也行,因为有了他们,思想的传播变得便利了、迅捷了。思想史上怎么能写纸张、印刷机、电视或互联网呢?那只不过是一堆媒介而已!但是,我相信微博能,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它和以往的媒介不同,它可以使每一个人成为思想者,每一个人也都能成为思想者。
我的朋友、同人中间有一部分人开微博,每天或隔几天要打理一下微博;有一些人则潜水微博,只浏览不发声;还有一些人不上微博,退避三舍,生怕泄露了隐私;也有一些人,上了几天微博,新鲜一阵就退了下来。我以他们上微博积极的程度,来判定他们是否愿意让自己的生活新闻化。凡是经常上微博的、积极上微博的,把自己的微博搞得风生水起的博主,都是愿意让生活新闻化的先锋人物。生活在由自己和粉丝构筑起来的新鲜事件和话题中,每天能生产出新的生活意义,既新鲜又刺激。就是潜水微博的人,也使日常生活有了新内容,在他人的日常生活的播报中获得某些新闻性满足。因为微博中的“他人”是自己主动关注和选择的结果,微博的粉丝圈和关注圈比日常生活的小圈子要大一些,且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关注圈,像涟漪一样可以荡漾到任何自己想要到达的远方(当然,名人微博另当别论,这里有公共关系的意义在,下文将会细述),他人的新闻是在自己兴趣世界的边沿上,似乎伸手就能够得着,起码比好望角要近一些。
关于新闻,原先读到的教科书对此下过一个定义: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当然,这一定义并不全面,还有一个是谁来报道的问题,不过在互联网和微博出现之前,人们很少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即由职业记者报道并有专门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消息,才算得上是新闻,隔壁大爷或邻家小妹传递的消息不是新闻,市井细民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不是新闻。
而今,微博的降临,陡然改变了新闻的形态,新闻源源不断地从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喷涌而出,它不再是报纸或广播电视的专利。以前作为新闻来源的素材,现在都成了新闻本身,记者所寻找的目击证人如果自己上微博,就成了新闻的发布者。约翰·费斯克在《阅读大众文化》一书中曾经揭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等级,事实或真实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等级差异的。播报新闻的电视主持人、电视台所连线的远方记者以及记者所采访的目击证人,分别处于真实性的三个等级之中,新闻机构赋予电视新闻主持人以权威性和全面性,处于真实性等级序列的最高端,主持人的话语不代表自身,他或她是规范的新闻话语的化身,尽管电视台主持人离事发地点空间距离最远。而目击证人处于真实序列的低端,虽然他们就在事发现场。目击证人作为具体的个人,由于其所处的地位和特定视角,尽管所言真实,但往往不够全面,可能还有其他目击证人来加以补充,真实的新闻报道只有在经过记者和电视台的综合之后,才被社会所认可。今天在微博新闻中,这种真实性的级差似被消解了,微博与微博之间是等距离的,都在点击鼠标的一念之间。特别是记者和主持人也开了微博,人们发现每个人可以是同样真实而片面的,每个人也同样具有比较、鉴别和综合不同消息来源的能力。与此相应,新闻的独家报道和第一时间播报的重要性也降低了,微博上几乎全是独家报道,并配以第一时间的个性评论,应当说,微博为新闻的民主化作出了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