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远行

一个国家经济的昌盛和文学水平的高低,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全球却和关注有关,和影响力有关。

大国经济强盛,人们总会错认为文化崛起、文化繁荣,以为是大国崛起的标志。

一些好作家和好作品,就因为身处小国或者变迁的时代,被人忽略,评论界不关注,普通读者甚至连基本资讯都得不到。

伊斯梅尔·卡达莱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他生于1936年,是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早在20世纪中叶,中阿关系亲密,他的名字就传入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他的名字就如同阿尔巴尼亚跟中国的关系一样,淡出了大众视野。直至90年代,他移居法国,获得布克奖,中国读者才有幸能读到他的部分作品。

近几年,他屡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据说都因政治上的原因,不能折桂。所谓政治上的原因,是指他30岁左右时曾为统治者霍查写过歌颂长诗。虽然之后他的小说拥有优秀的文学品质,但评委对他的要求更为严厉。

我最近读到他的小说《谁带回了杜伦迪娜》,是一部风格极为明显的作品。

小说不长,介于中篇与长篇之间,但容量却不小。这部成稿于1979年东欧的作品,技巧毫不输于西方的现代手法,但同时又融入了阿尔巴尼亚的民间故事。

故事在一片迷离中展开。一个母亲,因为战争和瘟疫,痛失了九个儿子,唯一幸存的女儿杜伦迪娜突然回来,并告诉母亲,是她的哥哥康斯坦丁把她从大陆的另一端带回。难道墓中死人复活?所有的人都迷惑不解,流言四起,教廷不安,要严查异端。

主人公斯特斯是一位地方治安官,这时他担负起使命,开始在这迷宫中找线索。

小说就此展开,有如一个侦探推理故事。斯特斯去追问母女,母女却相继死去,就像受了极大的惊吓。他去查看墓地,发现康斯坦丁的墓地的确有异,但他绝不相信死人复活的说法。

他怀疑这只是一串谎言和阴谋,他四处追缉单身旅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偷情私奔的故事。

在一片混乱中,宗教的争斗蓄势待发,哭灵的女人把死人复活的故事传遍了整片国土。

这时,他终于抓住了一个疑犯,这个疑犯供认,他出于情欲之心,带杜伦迪娜旅行,杜伦迪娜得知九个兄长全部死去后,急于回到故土,但回来之后,因无法跟人交代行程,便编造说是已故兄长护送的。

故事至此,真相似已大白,但作家笔锋一转,主人公在向全国公布案情时,忽然推翻了这个说法,他指出,虽然死人没有复活,但的确是康斯坦丁把杜伦迪娜带回来的,是因为康斯坦丁生前的一句承诺,由坚守承诺的人们去完成的。康斯坦丁生前就是一位反对派,有一群忠实的伙伴,他们反对外在制度,信奉内心承诺。而这次践行这个承诺的人,把杜伦迪娜带回来的人,正是主人公斯特斯本人。

这个故事曲折扑朔,民间传说、歌谣、隐喻,层叠展开,有点像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风格。作者的意图似隐似现,既跟作家身处恶劣环境有关,也增添了一种特别的风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