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历险记》:禁区拍摄

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正式引入中国,掀起一阵粉丝狂欢。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85年,是他的小说中最热闹通俗、轻松好读的一本,从一个个艳情故事开始,讲到天长地久的爱情。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本书在中国曾有大量盗版出现,现在终于引入正版,给没读过马尔克斯的年轻读者一个灿烂的开始。

但很少人注意到,在1985年,马尔克斯还写了一本特别的书,叫《电影导演历险记》。

这不是一部虚构作品,马尔克斯把它称为报告文学。很多中国人难以想象,当时已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会去写一部报告文学。在中国,成名作家写报告文学,多半只会因为丰厚的酬金,很多都是为各个城市立传,换取市政府的报酬。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著名的智利电影导演米格尔·利廷是一位流亡者,他被智利军政府列入绝对禁止回国的名单中,当时已经流亡了12年。1985年初,他改变身份、外貌,乃至神态、说话腔调,在地下民主组织的帮助下,悄悄潜回智利,领导了好几个以各种身份潜入的摄影小组,共同拍摄了32 200多米长的胶片,纪录关于智利军事独裁统治下的真实状况。

这些胶片后来被剪辑成了一部电视片和一部电影,在全世界公开放映,让世界看到智利真正的现实。

马尔克斯听米格尔讲述这个经历后,意识到这个拍摄过程本身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故事,他对米格尔导演进行了长达数日的采访,整理出600页的采访记录,最后他凭借高超的手段,将其压缩成150页的精彩故事。

这个故事实在太丰富有趣了。它像一个真实版的间谍成长记,主人公原是一个大大咧咧的艺术家,通过调整心理、改变习惯,把自己扮成一个自己最不喜欢的类型:一个成功商人,一具行尸走肉,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只关心金钱,从不展露一丝笑容。主人公随时得和自己的本能对抗,不让真实的形象流露出来。

这还仅仅只是外表上的改变,更难想象的是,主人公还要在一个街上布满警察、每天实行宵禁的国家完成导演的工作。完成在首都的拍摄之后,主人公还要深入这片国土,到各个禁区拍摄。这个过程,已经足够扣人心弦。

但这本书更重要的是,讲述了那些为了信念的人们——主人公、国外的支持者、国内的地下抵抗组织——为了自由,甘冒巨险。正是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主人公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马尔克斯在序言里写道:“这再现了一次令人激动的历险行动,他避开了来自军政方面的种种风险,成功地拍摄了一部影片,其最后结局,毫无疑问,远比原来的设想更加深刻、动人。”导演本人也认为:“这并非我一生中最英勇的行动,但却是最值得的行动。”

马尔克斯会敏感地认识到这个题材的分量,并像一个记者一样,投入精力和心血,又以文学家的生花之笔,让世人读到这个故事,这正是因为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坚信理想与自由的价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