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东西方、时间:什么支撑着社会发展指数(2)

哪儿是东方,哪儿是西方

解释为什么西方主宰世界这个问题的最大困难之一,在于不同的学者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定义“西方”这个词,使争论陷入了打概念仗的僵局。据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计算,学术界共有不下12种不同的定义,相通之处仅仅是他所谓的“弹性地理”。戴维斯的结论是,西方“几乎可以被其定义者以任何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定义”,结果便是“西方文明本质上是个知识建构上的混合词,可用来进一步为其创造者的利益服务”。

戴维斯指出,问题在于历史学家们往往从他们喜欢与西方联系起来的一些价值着手,比如,民主、基督教、科学或自由,然后确定一批似乎享有这些价值的国家。然后再一本正经地将这些国家与一系列他们认为不享有这些价值的“非西方”国家对比,再就差异提出一种解释。他们的困境在于,反对的历史学家们也可以很简单地将另外一些价值定为西方的精髓,提取另外一些享有这些价值的国家进行不同的对比,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能同样地服务于自己的目的。

为了避免这种民族优越感,我做出了极其不同的假设。我不是建立一些我认为属于西方的价值,再沿时间向前回溯,而是一开始就着眼于故事开端,再向后展望。地区之间生活方式的根本不同,实际上只是在最后一个冰期结束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一些群体开始栽培植物、驯化动物,而另一些群体仍在延续着采集食物的谋生手段。正如我在《西方将主宰多久》的第二章中所解释的,我对“西方”的定义是,人类在欧亚大陆最西部最早进行驯养生活的核心地带,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源头地区,通过一系列殖民和竞争发展和扩张的社会。

在这一地区,驯养生活促使人口增长,同时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和人口向外扩张。到公元前4000年时,这个“西方”已经扩展至包括了欧洲大陆的大部,以及今埃及、今伊朗的西部边缘和中亚的一些绿洲(见图2.2)。在公元第1个千年,“西方”继续扩张,囊括了今天我们称之为“欧洲”的全部地区;在公元第2个千年,欧洲人又将西方扩展至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海岸。

同样,当我提及“东方”时,指的是人类在欧亚大陆最东部最早进行驯养生活的核心地带,即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地区,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殖民和竞争发展和扩张的那些社会。像在西方一样,驯养生活促使人口增长,同时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和人口向外扩张。到公元前2000年时,“东方”扩展至包括了我们今天称为“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到公元前1500年时,“东方”又囊括了今天的菲律宾和朝鲜半岛,在公元第1个千年中又兼并了日本。

这种将“东方”和“西方”定义为欧亚大陆最东端和最西端的驯养生活核心地区的社会的办法是常识。这样定义还有一大好处,就是使我们能够对长期的人类历史采取一贯的概念,避免困扰了很多关于为什么西方主宰世界的争论的意识形态极端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