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企业通过银行卡和个人支票在个人支付领域建立了牢固的市场壁垒。同时,美国移动运营商的市场力量也不足以独自推广基于NFC等移动技术的支付手段,并发起对传统银行支付体系的挑战。移动支付作为新的支付形式,对市场的渗透过程较为艰难。
市场竞争激烈,群雄混战。美国移动支付产业尚未形成主导模式,运营商、金融企业、商户以及第三方企业都希望自行掌控移动支付产业链,分享移动支付的发展红利。谷歌在2011 年,与Sprint(斯普林特公司)合作推出谷歌电子钱包线下NFC支付功能,但是由于手机等设备的缺失以及Verizon(韦里孙通信)等对手的封杀,谷歌电子钱包自推出两年以来依然难以普及,下载量不到3 000 万。2012 年10 月,Verizon、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T-Mobile(一家跨国电信公司) 三家公司则联合开发了Isis(移动支付系统),挺进NFC支付市场,与谷歌电子钱包展开竞争。
此外,NFC移动支付还要面对其他支付方式的竞争。基于互联网所积累的庞大用户群,贝宝在移动支付领域依然保持领先。2009 年创立的Square(移动支付系统)则迅速崛起,创建不到3 年已有60 亿美元的年交易额。2012 年6 月终端零售商户也在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包括沃尔玛、塔吉特在内的零售商联盟 MCX(商家顾客交易系统)正在部署基于二维码的移动支付商业运用。
日韩:产业链合作的典范
日本、韩国移动支付业务普及率均较高。截至2010 年,日本市场大约有9 800 万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移动支付渗透率超过50%。韩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甚至高于日本,目前有70%的电子支付由手机来完成,手机支付用户占比60%。
FeliCa(费利卡)统一技术基础。在日本,FeliCa-IC(费利智能卡)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2001 年FeliCa就已经在JR East(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的预付IC卡“Suica”、BitWallet(比特钱包公司)的电子货币“Edy”等中被采用,2005 年基于FeliCa技术的芯片的出货量已超过1 亿枚。2005 年11 月以信用卡公司JCB为主导,由多家运营商和信用卡机构发起成立的“移动支付联盟”,旨在建立跨发卡机构、跨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标准,推进消费者使用机购物。韩国三大运营商也均提供具有信用卡功能和基于FeliCa标准的预付费智能卡手机支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