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星巴克(4)

对于大多数行当而言,如果不愿意积极采纳顾客的反馈意见,就等于是自断财路,但是在星巴克则不然,不愿妥协的态度反而令他们的咖啡更具魅力。人们以饮用星巴克咖啡为荣,三位经营者的修养和独树一帜的做派让顾客产生了一种高贵和优雅的感受。但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的其他咖啡烘焙商看来,这三个人的做法就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塔尔博伊说:“星巴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总是让人觉得‘我们能让你买到这里的咖啡,你已经相当幸运了’。”

也许这么说是因为其中有嫉妒的成分在内,此时的西雅图对星巴克的咖啡已经是欲罢不能。在20世纪70年代的每个周六,星巴克的柜台后面总会有6个人在拼命地装着咖啡豆。设计师特里·赫克勒一天要喝上16杯咖啡才够。赫克勒告诉我说:“我们大家都要喝上这么多咖啡才行。晚上开车回家的路上,我会遇到小鹿、小狗之类的动物横穿马路,我担心自己会不小心撞到它们,不过这样的事情从未发生。”公司每年都在赢利,而且还在顾客中建立了服务物超所值的口碑。在1972年的圣诞节高峰期,皮特店运送的咖啡豆未能及时到位,星巴克的存货紧急告罄,但他们承诺当咖啡豆到货之后,会依照订单直接送货。他们甚至还遵从社会规范,让海妖塞壬重获形象的尊严。赫克勒称:“当要将星巴克的标志绘制在送货卡车上时,我还不得不将女妖的头发重新向下调整。当时的情况实在是令人应接不暇。”

星巴克的员工和顾客一样对这里相当投入。星巴克的一些特殊之处使得人们认为销售优质咖啡本身就意义非凡,因此可以完全不在乎报酬的多少。马赫认为:“当时我们都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与众不同,我们是一群先驱者,此事值得为之付出。这三个家伙本身就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冒险,一边摸索,一边前行。”当星巴克首家店在1971年开张时,西雅图正在经历经济低迷期,当时因为波音公司制造超声速客机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这家公司面临破产的困境,整座城市有10万人丢掉了工作,很多人因此远走他乡。一家当地的广告牌公司索性立起了一块告示牌,称“最后一个离开西雅图的人可别忘了关灯啊”。但是到了1982年,西雅图恢复了元气,再度享有“高科技麦加圣地”和“宜居城市”的美名。此时的星巴克已拥有5家精品咖啡店,成为西雅图美好未来的缩影。

在最初的几个合伙人看来,这5家店已经颇具规模,精品咖啡仍属缝隙产业,其发展还仅限于几个前沿城市,这三个人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功深感幸运。当时有传言称,有一种咖啡车,流动售卖一种叫作意式咖啡的浓缩咖啡,可以赚到6位数的收入。但是鲍德温和他的朋友还是青睐在家调制咖啡,并未轻易涉足反复无常的食品服务领域。如果不是纽约厨具公司的一位年轻有为的副总裁注意到一个西北部的咖啡公司居然卖出了惊人数量的滴漏式咖啡机,那么一切都会保持现状。当霍华德·舒尔茨飞抵西雅图去一探究竟时,一切从此变得不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