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规划与危机管理:一对基本矛盾(2)

在小布什政府后期,美国战略界出现越来越强烈的声音,呼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进行国家安全领域改革,其幅度相当于再次制定1947年《国家安全法》,而核心是加强长远战略规划。在小布什任内后期,国安会办公厅设立战略规划高级主任和战略规划与机构改革局,国家反恐中心设立战略性行动规划局。奥巴马总统以“变革”为口号上台,美国战略界也准备了诸多改革方案。奥巴马及其主要安全幕僚做了一定的改革努力。2009年2月奥巴马发布“一号政策指令”,明确了各主要机构职责。总统一号研究指令要求对合并国安会与国土安全委员会进行研究。3月,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琼斯发表“21世纪跨部门过程”备忘录,呼吁国安会所有成员机构设立国安专职主任,加强各机构与国安会各委员会的协调。5月,合并国安会和国土安全委员会办公机构。新设网络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恐怖主义、跨国安全、信息共享、战略恢复政策高级主任;设立战略局和恢复能力政策局,分别负责长远规划和纵向到底的协调机构。美国国务院宣布进行四年战略评估,提出“以整体方式使用所有美国力量是聪明外交的本质”。国土安全委员会进行四年战略评估; 国防部完成四年战略评估,并建议进行国家安全战略评估;国家情报总监公布国家情报战略。琼斯提出,国家安全跨部门机制的中心特征是战略、灵活、透明、可控,跨部门机制是为了保证统一使用所有国家力量要素,各相关机构都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来。

奥巴马执政初期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二战后历任美国总统都按自己的需要对国家安全系统进行改造的先例。然而,由于伊拉克、阿富汗局势,以及后来日趋严峻的经济危机和国内政治对立激化,应对现实危机再次成为奥巴马国安团队的中心工作。与“再造适合21世纪需要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个目标相比,美国战略界对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领域改革仍然是失望和期待多于实际成果。 改革的理想

美国国家安全改革项目智库提出,国家安全领域改革的目标是主动塑造国际环境,抓住机遇,灵敏地迎接挑战,高效而可持续地使用国家资源。为此,高层国家安全机构必须同时做到战略集中和战略敏捷。国家安全领域应以1986年国防部改组法为蓝本,将“联合”的思想引入国家安全界,统筹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管理和规划;应在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领导的办公厅内设立战略规划局和国家战略发展委员会,进行四年一度的国家安全战略评估,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制定国家安全规划和资源指南,每年由总统向各国家安全职能部门公布下达,将国家安全战略转变为具体的政策、计划和资源保障方案;国安会办公厅与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加强协调,监管国安体系效能,将战略能力、行动绩效与资源分配联系起来;预算机构协助战略设计人员理解战略选择和政策方案的预算含义。国家安全改革项目还提出,加强人才培养,将国防大学改造为“国家安全大学”;加强以任务为中心的“全政府”“全民”联合规划和行动能力,强化对国内国际资源的整合使用。2010年,由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牵头的国防部四年战略评估国会独立审议小组对此进行了呼应,建议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规划。

这些改革建议强调,必须做到总统领导之下的集中统一,即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资源、统一风气。国家安全改革项目智库提出,国家安全体系改革的指导原则是:国家使命和需求必须高于部门利益,国家安全体系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运转,必须建立共同的构想、目的和行动,行政机构与国会必须成为伙伴,国家安全界必须建立相互信任、鼓励协作的风气 。这些建议和设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理想的”国家安全领域改革,从中可以看出“集中统一”的纲领性地位。然而,由于真正的战略规划涉及到绩效评估和资源分配,不可避免地冲击现有利益格局,因而受到美国国内战略惯性、利益集团的抵制和牵制。美国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改革的普遍现象是:先失败、后改革; 小失败小改革; 大失败大改革;主动改革很少,被动改革居多。也就是说,不吃亏就不改革。看来,美国安全领域今后的改革似难逃脱这个宿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