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诺贝尔奖得主(1)

如果哈耶克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今天的名声会如何,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现在回想起来,瑞典国家银行于1968 年捐资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且诺贝尔奖基金会接受这一厚礼,可能是现代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其意义不仅仅如哈耶克所说的,创立这一奖项等于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更大的意义在于,由于曾颁奖给他本人及米尔顿·弗里德曼这样的异端思想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引导经济学研究走上新方向方面也发挥了某种作用,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将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观点拒之门外了。事实上,瑞典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和政治人物、与哈耶克分享197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纲纳·缪达尔后来就提议取消经济学奖,因为它曾颁给哈耶克、弗里德曼之类的反动派。(有一个玩笑说,对于1974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哈耶克很惊讶自己竟然能够获奖,而缪达尔也很惊讶自己竟然要跟人分享。)

1974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哈耶克的消息是在1974 年10 月9 日宣布的,这是哈耶克一生中令他扬眉吐气的时刻。他不仅是30 年前的一本畅销书的作者,还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从20 世纪30 年代到60 年代,瑞典一直被誉为福利国家的典范,并被一些人视为一种“中间道路”:一开始是介于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后来则是介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然而,正是瑞典人提议创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促使经济学界倒向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对于获得197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哈耶克确实非常惊讶。他以为诺贝尔奖委员会会认为他“太老了,已经赶不上时代的脚步了”。他“觉得诺贝尔奖不应该授予一个在很多年前做过一些经济学研究的人”,而应当奖励“近期的某项成果”。他也坦率承认,随着学术兴趣的转移,他已不再研究专业经济学了。

诺贝尔奖委员会同时颁奖给缪达尔和哈耶克,在哈耶克看来,这显示对他存有争议,他的观点不受欢迎。缪达尔(在正式公布的获奖者名单中他排在第一位)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要求实行工资和价格控制,要求美国立即实行石油配额供应,而哈耶克则说:“所有这些重大危机都是通货膨胀导致的,它迟早会导致经济崩溃。”两个人的观点分歧可见一斑。

左派和右派都没有料到,诺贝尔奖会颁给哈耶克。在美国人心目中,哈耶克几乎早被遗忘了。他最后发表的一本重要而完整的著作是《自由宪章》,出版时间是在遥远的1960 年。自那之后,这个世界风云变幻:约翰·肯尼迪总统、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先后遇刺身亡,民权运动,越南战争,美国与全世界的文化革命。十几年来,哈耶克一直生活在英语世界之外,他大约有30多年都没有写过经济学方面的论述。

曾为《通往奴役之路》美国版第一版写过序言的约翰·张伯伦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发现,我们从哈耶克获奖中得到的,不是心满意足之感,相反,“看到某些大众媒体表现出的那种不理解甚至惊愕,我们就没有那么振奋了,他们认为,像哈耶克这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有资格获此殊荣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