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识(3)

佛陀在对萨度·辛哈(Sadhu Simha)开示时说:“这是真的,辛哈,我谴责行动(业),但只是那些因恶语、恶念、恶行导致罪过的行动。这是真的,辛哈,我宣示断灭,但只是断灭傲慢、贪欲、罪恶和愚痴,而不是断灭宽恕、爱、慈悲与真理。”佛陀所宣示的解脱教义,正是从无明(Avidyā )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无明是一种愚痴,它染污了我们的心识,并企图将他局限在个人自我本位的畛域中。确实是这种无明,这种愚痴,这种心识的局限,造成自我的严重孤立,从而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成为滋生一切傲慢、贪婪和残忍的温床。人在熟睡的时候,他也就被禁闭在自己肉体生命的有限活动中了。他活着,但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与环境之间多变的各种关系,所以他并不自知。因此,当一个人生活在无明中时,他就把自己禁锢在自我之内了。这是一种精神的休眠:他的心识不再对自身所处环境中的最高实相保持充分觉解,所以他就不会明白自己灵魂的证悟。举例来说,他证得“Bodhi”(菩提,即觉醒),从自我的休眠状态觉醒,并进入心识的圆融,那么他就成了佛。

我曾经在孟加拉的一个村庄,遇见了某教派的两位修行者,我向他们问道:“能否告诉我,贵教的特殊之处以什么方式存在?”其中一位沉默片刻后答道:“这很难定义。”另一位却说:“不,这非常简单。我们这样来理解它:首先,在我们的精神导师的指引下,洞悉我们所拥有的灵魂。当我们力行之后,才能找到‘他’——至高无上的灵魂,他就在我们之中。”“为什么我们不向世界人民来宣示你们的教义呢?”我问道。“无论谁感到口渴时,都会到河边来的。”他回答。“但是,你们发现了吗?他们来了吗?”那人莞尔一笑,没有一丁点儿急躁或焦虑,用肯定的语气说:“他们一定会到来的,一个人,乃至所有人。”是的,他是对的,这位孟加拉乡村淳朴的修苦行者。人的确会广泛满足自己远非衣食的需求——在自我之外寻找自我。人的历史,就是在证悟自己永恒的自我——灵魂的过程中,探索未知旅程的历史。历经帝国的兴衰沉浮,历经积聚如山的财富却又无情弃掷如尘土,创造硕大无比的象征物来承载梦想与抱负,却又像幼年时期过时的玩偶般丢弃不顾。以“十年磨一剑”的艰辛,淬炼出能开启造物之神秘的钥匙,却又将这经年累月的劳作扔在一边,重起炉灶打造一种新的样式。是的,经过这些历程,所有的人都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向着灵魂圆满证悟的方向挺进。这一灵魂比所有人类积聚的物质、完成的行动和构建的理论都更多、更强、更深刻。这一灵魂前行的历程,永远都不能以无声无息或灰飞烟灭来衡量。人类的种种失误,都不会是微不足道或不值得借鉴,他们用异常巨大的废墟来铺垫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苦难水深火热,如同分娩一个壮硕的婴孩时彻骨的痛。这只是一个漫无涯际的实现过程的序曲。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经受着磨难,并且还将经受着磨难,他们的风俗习惯如同自己所建的圣坛一般,种类眩目,数量惊人,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献祭。如果他不能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灵魂深沉喜乐的话,那么所有那些习俗就是毫无意义并且无法忍受的,那些事情以受难来力行其神圣的力量,以舍弃一切来佐证它永不枯竭的财富。是的,他们正在到来。那些朝圣者们,一个,所有——向着大千世界他们的真正遗产而来;他们总是在扩大自己的心识,始终在追寻愈来愈高的统一,不断在趋近那遍知遍在的唯一的中心真理。

人类的贫穷会深不见底,其欲望也会无穷无尽,直到他对自己的灵魂真切地意识到的时候。从那一刻开始,他的世界便处在一种汩汩的暗流涌动之中——这是幻觉,却也不是幻觉。对一个已经证悟了灵魂的人来说,存在一个宇宙的枢机,万物都围绕着他而各安其居、各得其所。唯有他才能由此感召与体味一个和谐人生的荣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