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日派”的齐世英(1)

《齐世英口述自传》及《巨流河》的出版,使大陆读者对作为国民党党派政治家的齐世英有了相当了解,尤其是对于其与张学良的恩怨过节和被开除出国民党后,仍为台湾的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而殚精竭虑的故事,坊间已多有评述。但对于其作为“知日派”外交家,从战前到战后,先后十数次赴日,奔波于对日“外交”第一线,特别是与吉田茂私交甚笃,通过吉田的渠道,对日本政界折冲樽俎的经历我们却鲜有关注。

齐世英,字铁生,1899年10月4日出生于辽宁铁岭南范家屯的一户富裕人家,俄国中东铁路大连至长春支线(即后来的南满线)便从他家所在村西头经过。童年的齐世英对日俄战争有依稀的记忆:“从窗口看,日俄两军在南山头打仗,炮弹一颗一颗落下,冒出一股股浓烟,一会儿俄国兵下山跑了……”日军曾在村子里驻扎,齐家也曾住过日本兵。但打仗时,“俄兵纪律很坏,村中人多跑到山里亲戚处,因日本人纪律还好,才又回到家里来,让一部分房子给日军住”。这种对日俄战争纯民间视角的观察,对理解日本军队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中日全面战争后的“兽兵”不无助益。

1916年,19岁的齐世英随在日本读书的二哥赴日留学。不到一年,他便考中东京一高预科,成为省里资助的官费生,后分配至金泽第四高等学校继续攻读,毕业后入京都帝大哲学科,师事京都学派领军者西田几多郎和河上肇。前者是日本现代哲学的创立者,其理论体系被称为“西田哲学”,齐世英在入京大前,对其著作便多有涉猎;后者则是日本社会主义思想的鼻祖,齐世英研读其《贫困物语》一书时,“每愤社会之不平”。但实际上,齐世英只在京大报了个到,便随二哥转赴德国留学,先于柏林大学,后转海德堡,最后至莱比锡。在德期间,他除补习德文外,还通读英文版《资本论》,也浏览了不少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后因二哥病故,他不得已而中断学业,1925年1月,携二哥骨灰回国安葬。

1925年12月24日,因参与郭松龄倒张(作霖)兵变未遂,郭松龄遭斩首,齐世英则与殷汝耕等一行四人逃至新民屯日本领事馆内避难,领事馆被张学良的军队包围。在齐世英等四人羁足领事馆半年多的时间里,时任日驻沈阳总领事的吉田茂边与张作霖交涉,边设法帮四人出逃。脱险后,齐世英在沈阳头一次见到吉田茂,了解到原来外务省与关东军对张作霖的认识是不同的,觉得吉田“是一个讲义气、富侠义精神的人”。此乃齐世英与吉田相识相交之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