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水,被掩盖的经济价值(17)

2009年,美国人光买瓶装水就花掉了210亿美元。人们对掏的这一大笔冤枉钱似乎无动于衷—人均约65美元,一周才区区1.25美元。然而,一想到用水紧缺,210亿美元简直就是天价。

细细思量,比如美国人为输送到各家的自来水掏的钱,按每天每户用350加仑水,一年365天算,所交的水费约为每年412美元。这相当于所有家庭为全年的种种用水—早晨洗澡、煮意大利面、浇草坪—共花了460亿美元。举国上下全年的水费才460亿美元,而且年年如此,想用就用。可是,在此基础上却又多花了210亿美元,几乎是全年水费的一半,去买瓶装水喝,水量根本不够任何一天在家里8小时所需的水。

但是,更有甚者,美国每年花在维持整个供水系统的开支是290亿美元,包括维修饮用水处理厂、水泵站、地下管道和污水处理厂。

因此,一个国家花在可压扁的小小塑料瓶里装的水的钱,居然几近维持全国供水系统的开支。

当然,买一瓶水时,也就买了一个瓶子。我们是在买方便,放在7–11便利店的瓶装水与自来水不一样,在星巴克喝的咖啡也与自家咖啡壶煮出的咖啡不一样。还有,我们也在买瓶装水公司宣传的有关水的美丽传说:它来自何方,如何有益健康,喝了它就表示我们有品位。

从那种意义上来讲,爱喝瓶装水经常只是一种癖好。而问题却出在这种癖好并非良性。仅在美国,人们就将10亿瓶水在一周内运上船、火车和卡车。每周的运水大军相当于37 800辆18轮的大货车。(每加仑水重8.33磅。水又重,不能将一辆18轮的大货车装得太满,得留点儿空间。)

然而,全世界还有1/6的人没有放心安全的水喝。全球经济竟然发展到有10亿人缺乏活命最根本的水喝的地步。同时,运至发达国家的的世界各地“品种繁多”的瓶装水却源源不断,可是,我们实际都不需要。这种局面只会因为以下事实变得更为棘手:倘若我们的国民突然决心不再购买来自缅因州霍利斯的波兰泉,这些瓶装水还是不会翻山越岭运给真正缺水的民众。

便利店的冷藏箱中冰镇的塑料瓶装水,也是当下我们与水关系的完美象征。作为一个行业,瓶装水生意兴隆。瓶装水的种类也令人眼花缭乱,挑选一款合适的牌子,与买一管质优的牙膏,或买去污力强的洗衣液一样难。有的瓶装水来自法国的阿尔卑斯山,有的产自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还有的产自印第安纳州的温泉,还装在吸引人眼球的玻璃葡萄酒瓶里。还有,瓶装水对水质的吹捧也似乎千篇一律—紧肤水、养生水、零卡路里—还有添加了抗氧化剂或维生素的水,或者有的是树莓口味,这些瓶装水似乎离真实的水渐行渐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