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拉斯韦加斯:以水为荣的城市(6)

马尔罗伊眯起了眼睛。“人根本不了解水。”她坦言,她仍旧在为让人更了解水而努力。

如今的拉斯韦加斯,已与她于1989年9月勉强接任拉斯韦加斯水资源管理局局长时大为不同。当年,拉斯韦加斯的市民人均日用水量为348加仑。在20年后的2009年,他们的人均日用水量只有240加仑。马尔罗伊领导有方,使这座沙漠城市的人均日用水量下降了31%。

更令人称道的是,整座城市的总用水量几乎与1999年持平。拉斯韦加斯市区和城郊人口新增了68.5万人,相当于增加了一半人口,却根本未多用水。请留意,1999~2009年间有几年是用水大年—2006年城市的总用水量达到顶峰—但是,确实是治水得法,才使拉斯韦加斯的长足发展成为可能,其中,水功不可没。而且,马尔罗伊成为叱咤风云的局长也是因为治水有功。澳大利亚和印度管理水务的老总们对她钦佩得五体投地。

许多名流巨贾因为缔造了拉斯韦加斯而名扬四海。远的有名震江湖的黑帮头目巴格西·西格尔、迈耶·兰斯基和霍华德·休斯,在现代商业巨子中,有响当当的史蒂夫·韦恩,他大手笔创建了长街标志性的5家豪华酒店—海市蜃楼、金银岛、百乐宫、永利和万利酒店。但是,倘若没有水,就没有今天众所周知的拉斯韦加斯,因此,实际上是帕特里夏·马尔罗伊造就了现代的拉斯韦加斯,或者,按她本人的说法,是她任现代的拉斯韦加斯自由地成长。

对拉斯韦加斯的发展举足轻重的这位女强人,了解这座城市和从事管理水资源工作却是出于偶然。马尔罗伊的父亲是常驻德国的美国空军文官,一家人在美国生活时间短暂,马尔罗伊在慕尼黑读完了高中,上了3年大学。她打算在美国完成学业,赢得了位于拉斯韦加斯的内华达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当时,我得拿着地图才能找到拉斯韦加斯。”她感慨道。她在昔日破旧的沙漠玫瑰酒店,即如今的纽约赌场酒店,度过了在拉斯韦加斯的第一夜。

完成学业后,虽然她又考取了斯坦福大学德国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可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她只好参加工作。她留在了拉斯韦加斯,自1978年起,开始在克拉克县当行政助理。不久,她加入了该县的院外游说活动团,并在卡森市立法会议期间成为立法机构的一员。当拉斯韦加斯水资源管理局公开招聘副局长时,虽然是二把手,只负责水利工程、水利运营和水资源管理,马尔罗伊还是抓住了这次契机。

“现在想来,当时只是在寻找一条退路,”马尔罗伊如是说,“我已下定决心,宁愿剁掉手腕,也不想鞍前马后地为法官们跑腿。”她认为,1985年时她进入的水资源部门,“是一家标准的传统供水机构:我们工作的重点依然没人注意。我们还得怀着父母官的态度,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这一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