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唯一自然的经济(5)

小说家卡洛斯·富恩特斯这样嘲弄他所谓的经济学激进主义:“这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凭借其自身的机制,市场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哈维·考克斯也对市场狂热讽刺说,对于那些真正的信徒而言,市场就像上帝一般,“被神秘和敬畏所笼罩”,他本人恰好是一位神学教授。与上帝一样,市场被自己的皈依者宣称为“全能、全知和全在”。考克斯接着说,他们认为这些神秘的属性“并没有完全展示出来,而是应该被信仰所确认和坚持”。

其实,信仰倒是大可不必的。指导市场运行的“手”可以是看不见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超自然的力量。市场也并非全能、全知和全在,它不过是人类的一个发明,也带有人类的缺陷。市场的运行并不总是完美无缺,也不是通过魔力或者巫术来进行的。市场的运作需要借助制度、程序、规则和习惯的作用,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揭开笼罩在市场头上的神秘面纱。

书本上的经济学理论并没有驱散“市场具有魔力”的观念,因为它们对于市场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问题言之甚少。虽然经济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市场的研究,但是教科书的描述通常都十分抽象。例如,出现在无数经济学讲义中的供给–需求图,对于交换的描写就显得苍白无力,它留下了太多应该解释却没有解释的地方。这个图告诉我们,价格能做什么,但是却没有告诉我们价格是怎样确定的。供给–需求模型忽略了许多问题,诸如买方和卖方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别的行为,买方如何估价自己所要买的东西,协议又是如何被执行的,等等。有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注意到了这一奇怪的现象。乔治·施蒂格勒(George Stigler)发现,“这件事真令人尴尬,市场理论根本没有得到重视”。道格拉斯·诺斯也提到了这个“奇特的事实”,经济学界“对于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机制——市场——讨论得如此之少”。罗纳德·科斯则抱怨“在经济学理论中,市场完全是一个模糊的角色”,“关于市场本身的讨论居然完全消失了”。

诺贝尔奖得主的批评如今已经受到了重视。现代经济学探讨了许多关于市场运行机制的话题,理论界已经打开了供给和需求的黑匣子,并且窥探到内部的奥秘。博弈论的研究方法被引入,以分析交换的过程。新的经济学研究对市场的观察更为精细,并关注市场摩擦及其控制办法。2001年,这项工作得到了认可,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声明说,他们“为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一般市场理论”奠定了基础。尽管这些新思想都是用数学公式和深奥的术语表达出来的,并刊登在晦涩的学术刊物上,但它们却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

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在1990年写道,交换是“最纯粹、最原始的人类社会化形式之一”,“从单纯的个体聚集之中,它创造出了一个社会”。市场是一种社会建构,如果要它平稳地运行,就一定要合理地组织。“市场设计”这个术语指的就是交易的方法以及帮助交易平稳进行的其他机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