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早期国家和社会(6)

录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公宝尊彝。

今译: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武王进行岁祭和鼎祭,②获知他将取得胜利。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赏赐有司利铜料,利以此来做■公的宝器。[夏含夷(Shaughnessy):《西周史料:铜器铭文》,89页、105页]

到西周时期,传世文献已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出土文物所验证,我们进入了历史时期。

战争

商周的君王是武士,能通过号令其他武士来强化其意旨。晚期商王中最强的武丁很可能是一位有才干的统帅,他的妻子妇好如果不是真的率军征战,可能也会从事召集训练军队的工作。武王及其兄弟周公同样擅长指挥军队。这些早期君王的军功在后世文献对以周为代表的“黄金时代”的记述中有所削弱,儒家(公元前551—479年)强调周代早期的文治和礼仪,而非其武功。后来,武功常屈从于文治。

商王常征伐边境上的邻国,所有人都可使用青铜制造的兵器,尤其是垂直固定于长柄上的刀刃——戈,用以砍和刺。已知的上万件这种兵器中仅有几件具备特殊风貌,暗示其属于高级武士、贵族,甚或君王,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弗利尔美术馆的一件藏品(图 2-7),青铜柄上装有玉刃,柄上镶嵌着小块绿松石,顶端似鸟,底端似龙。刀刃上刻有双线纹饰,上部边缘呈现类似晚商铜器边沿的齿状造型。这种等级的象征应视为第一章谈到的良渚斧钺(见图 1-8、1-10)的演化。其他兵器包括早在二里头文化中得知的钺或戟;有几件斧钺甚至由陨铁制成,有些戈和钺用玉制造,如同这里展示的华美的戈,它们过于精致,不适于礼仪之外的其他用途。一些商周战士可能在征战中佩戴青铜头盔,尽管头盔相对罕见,盾牌可能装有青铜配件,铠甲(如果存在)目前没有遗存。

商周的主要兵器可能是戈,但军队中最令人敬畏的一定是战车。现在,许多学者认为两轮车是商代传入中国北方的技术,此前已见于西亚,可以举出其使用于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大量证据。商周战车由两或四匹马牵引,其木制车厢、轴、轮、辕和轭装有铜配件,安阳陪葬坑和其他地方出土了不少车马器。一辆四匹马牵引的、配以铜饰的西周战车一定令人惊叹(图 2-8),书中所示复原图依据文献和陕西出土车马绘制。铜器铭文经常提到将车马和马具赐予功臣,这些记载与文献相符。作为指挥座驾,这些车马一定非常实用,但在战场上和崎岖地形中的效力有待解答。

尽管几个世纪以来学者们的关注多投向作为铭文载体和艺术品的铜器,但用于军事目的的铜器铸造是青铜时代的一项主要工作。只要商周君王独占铜矿资源和铸造技术,其力量即是不可动摇的,因而青铜生产是关乎国家安全和存亡的关键因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