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充满图像的生活(1)

希腊人的世界充满了图像(Bild)①。当来访者走近城市时,长长的街道两旁,时常密集排满了坟墓,墓前有死者的大型肖像雕塑(Bildnisstatue)和浮雕。在城市附近的区域和城墙之内,会不时碰到大大小小的圣域(Heiligtum),其中有着诸神和半神英雄们(Heroe)②的祭祀雕像(Kultbild);神庙也常以浮雕的形式饰满了雕塑。许多圣域中都保存着无数图像作品,作为还愿品(Weihgeschenk)③:包括大型的立像(其中部分是表现多个人物的群雕),画在木板上或以湿壁画技法画在建筑物墙面上的绘画,但尤其常见的是青铜或赤陶质地的小型还愿雕像,它们的数量时常成百上千。在中央广场(Agora)④上,立着往昔和当今政治家们的肖像雕塑,但也立着具有政治意义的诸神和半神英雄们的雕像。市政厅和其他的公共性建筑、剧场和运动场所都布置着图像作品。在讲究的住房里,许多在节庆场合使用的器皿和用具上,极尽华丽地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图像主题;后来住房中又出现了小雕塑,偶尔也有大型雕像,还有壁画。在大城市中,有时公共广场上和圣域中的图像作品是如此繁多而密集,以致连走动和交通都受到了阻碍,对此官方不时设立规章并加以清理。

图像作品如此密集地存在于希腊人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中,这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不易理解。尽管我们当下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性图像媒体的高歌猛进,但这与古代世界的情形差异巨大。今天,图像所针对的是封闭屏幕空间中的个体感知,而图像作品在古典时代(Antike)①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为了公共空间中的集体感知;再者现代媒体的图像大多倏忽即逝,而古典时期的图像作品则意在长存。

一直到近代,公共空间中的图像作品都是图像艺术的一个核心任务。但十九世纪以来,公共艺术越来越远离普遍关注的焦点。个性、创造性和艺术的批判态度看来难以与政治和公众的要求协调一致。“大型纪念物是空洞的”,斯坦尼斯拉夫·泽西·勒克(Stanislaw Jerzy Lec)②写道。古典时代的公共艺术对于这一观点其实是陌生的。

今天,我们首先是在博物馆或书本中感知“艺术品”,将它们作为历史上风格或文化的见证。但这只是现代的观念构建:一个古典时期的图像作品被创造出来,从不是为了成为风格史中的一环或文化史中的一个元素。

在古典时代,图像作品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在那里,它们不是孤立的“博物馆式”观察的对象,而是与许多其他元素共同构成文化世界的图像性元素,各个古代社会在这个文化世界中展开它们的生活。在此意义上,对于古代的图像作品而言,与其问在什么意义上,艺术家创造了它们和观察者理解了它们,不如问社会群体是如何与它们朝夕共处的。

图像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在此涉及社会生活的三个范畴:空间、时间和行为。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