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礼崩乐坏上千年(13)

第一,关于战争的原因,我赞同柏杨的一段分析:

瀚海沙漠群和它以北地区,因天气寒冷和求生艰难,促使游牧民族无休止地企图摆脱它,渴望进入遍地桃花的长城以南世界。从上古时代起,就发生数不清的南下侵略战争。中国人常大惑不解地责备他们不安于自己的乡土,但如果把位置调换一下的话,恐怕也免不了会有同样的行动。我觉得这话很公允。现在秋冬季节到北方到山西、内蒙古那边去看一看,我觉得心里一阵荒凉,越看越觉得还是我们江南好福建好,因为我们四季常青。

第二,与北方少数民族作战的结果,总体输多赢少,能够以美女和金钱换和平,已经算小胜,因为汉人有着先天的不利。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分析道:因为他们以游牧为主,在环境上占优势,此即军事理论家所谓‘战斗条件与生活条件一致’。当中国人尚要组织动员、装备、征调、训练之际,北方之劲敌则可以省略上面的步骤。他们的及龄壮丁早已在马背上,他们的武器就是他们的谋生工具,他们从来就不缺乏流动性。

这分析十分深刻。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冷兵器时代!在那个时代,骑兵好比是现代战场的坦克、当代的导弹。蒙古高原几乎是唯一的产马地,长期都不在汉人手中。国学大师钱穆还注意到:汉服也不适合骑马,一上马就露膝盖,就要受冻,到北方根本就吃不消。

汉初也有清醒之人。刘邦亲征匈奴,初期节节胜利,产生麻痹轻敌思想。到达晋阳后,才派十余批人出使匈奴。这些使臣回来一个个说,匈奴老弱病残,可以乘胜追击。刘邦不放心,派刘敬(娄敬)再去。刘敬回来却汇报说:“两国交战,一般炫耀兵力。可我看匈奴却只见些老弱病残,很可能伏有奇兵。所以,我认为不能进攻!”刘邦听了大怒:“你这个齐国小人!没什么真本事,还想阻止我大军!”马上将刘敬囚起来,准备凯旋后问斩。然而,不幸被刘敬言中,匈奴果然伏有奇兵。刘邦逃命回来,立即将进言匈奴可击的十几名使臣斩了,赦免刘敬,并封他为侯。此后匈奴屡屡违约南下侵扰,刘邦不仅没再重兵出击,反而采纳刘敬的建议,嫁公主和亲并陪嫁,求得两国关系缓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