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方支付:站上世界之巅(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把握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连续30年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中国已实现物质生产规模全球第一,货物贸易规模全球第一,对外投资规模全球第五,10年后出境游客规模也将亚洲第一,国内贸易、国内投资、国内旅游迅猛增长。

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紧随信息时代全球化的步伐。在30年改革开放的最后一个10年,加入世贸组织和融入全球互联网浪潮更使中国经济发展飞跃至世界经济的最前沿。

中国在信息通信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发展不仅与世界大潮同步,甚至已经走到浪尖,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弄潮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信息通信技术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和进口国,在全球此类产品生产和消费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中国网民人数为5.64亿,居全球第一,远超第二名美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同样位居全球第一;网络零售额达到1.38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网购市场。

2013年,天猫商城的“双11”活动创造了单日350.19亿元的销售奇迹,“我们创造了历史”。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电子商务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478.6亿元,较2011年增长205.4%,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 536.5亿元。

可见,信息时代的新规则、新发展一旦与中国特定的国情相结合,就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交易商电子化路线相对于银行电子化路线可能创造出更惊人的发展空间。

第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生活中现金支付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票据支付(尤其是个人支付中的票据)应用远不及国际上普及。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流通中现金占GDP比例约为13%,而美国为6.4%、英国为3.5%。欧美银行发展了几百年,票据支付已成为国民难以逆转的支付行为惯性。而中国银行历史只有100年,照搬国外把银行票据支付业务转为数码记账,即基本实现电子支付的方式,在中国极其缺少现实基础。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最活跃的经济主体。全国中小微商户超过4 000万家,其中个体工商户为3 800万户,某种程度已相当于零售市场。但这个市场长期以来得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点关注。中国的商业银行的营利主要靠存贷利差,支付结算收入在银行业总收入中占比不到5%,因而银行业从一开始就对第三方支付发展施加的阻力较小。这给以覆盖中小微企业为主推动交易商电子化进程留出了很大空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