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商“低价”背后的悖论(2)

线下零售则两种做法都采用,对于两种做法不能说哪个更有效,我觉得两种做法都有效。不同的用户可能对不同的定价吸引点感觉不同,而不同的零售公司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也有经营上不同的特点。例如家乐福,典型的 HIGH LOW公司,所以每期的促销商品都很吸引人,但经常数量不能保证,或者干脆有价无货。在中国,HIGH LOW的价格策略被运用得更多一些。HIGH LOW通常来说比较适用于以下几种经营环境,一是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四处奔跑的时间成本,消费者还是更在意价格,以时间换省钱,较少考量时间成本;二是消费周期比较长的商品类别,例如数码家电,单价高使用周期长,HIGH LOW策略可以有更多的节省,消费者也可以等待下一个合适的促销期。

电商的定价策略基本是从线下零售延伸过来的,现在我们看到国内电商企业几乎都采取HIGH LOW的价格策略,利用顾客点击首页、邮件短信发布促销期低价商品的信息来吸引用户购买。这里边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相对于线下零售,消费者到线上电商公司进行购买的时候,他的购买成本远远小于线下零售。所谓的购买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即购物过程中顾客可能产生的在途成本。例如我到地面卖场购物要停车或者借助公交车,这些成本容易使得用户在逛街、比价和掏钱购买之间选择一个平衡,你不可能为了买一条牛仔裤把全市的卖场都逛一遍,那样不现实。所以地面零售通过选择几款特别低的促销商品吸引用户,希望因此产生关联购买,但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其实在线上是没有那么明显的。例如今天到家乐福看到有一款啤酒价格是1.88元,很便宜,你买了,但总归你已经去了一趟,就花3.76元买两听啤酒好像不太合算,于是你很可能顺便就把家里要买的别的东西,如大米、油、洗发水之类一起购买了。那些其实都处在家乐福商品定价的HLGH阶段,有足够高的毛利,由于你被低价的促销品吸引的同时又购买了很多别的东西,整体购买给零售商奉献的综合毛利率对于该零售商来讲是能够挣到钱的,也可以弥补促销商品的低毛利运作。这也是线下零售经常用的促销手段:叫作用价格敏感度高的商品做特价吸引用户上门,但同时希望顾客购买更多的正常标价商品。

对于电商,这样的做法就比较困难。电商环境下用户相对来说没有这个时间成本。你给我5折,我就买完5折走掉了,你不太容易仅仅利用几个促销商品的超低价作为杠杆来拉动整体销售。在线下,以前家庭主妇还要靠坐大半天的各路班车来分地点买齐各个公司的促销品,花费了时间成本,而在线上可能用几个点击就都完成了。事实上很多消费者也是这么做的,看看A商品淘宝什么价,京东什么价;B商品卓越多少钱,当当卖几折,拣便宜的买,何况大多电商都有免费送达的条款。

EDLD是一个价格策略,而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是,很多电商公司并不是真正运用天天低价,而是把低价作为一个营销口号,称作价格战,这是一个很不良性的价格策略。

你怎么看待低价?这个低价是不是一个可持续的低价?所谓的可持续的低价是说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讲,可以靠这种低价一直持续运营下去。低价销售策略的背后是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对商品更精准地定位,通过你更好的货源组织,通过你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使得你的销售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比如原来卖100块的东西我现在可以卖95块,因为我在销售环节的成本优化了,这种即是可持续的低价。反过来看,价格战则是不计成本,是一种掠夺式的促销方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