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型会计单位的成功
即便没有以发展单位为基础的纸币或硬币,智利人民还是把发展单位或多或少地看作一种货币。报纸上刊登的出售或出租公寓的广告都以发展单位标注价格,根本不用换算成比索。
说人们把发展单位看作货币的例证还有,许多以发展单位标注的价格通常都以9结尾,而不是以1结尾——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以货币标价的情况一样。比如,使用1.99美元标价的情况远远多于2.01美元,商家这样标价的原因就是顾客觉得前一种标价便宜得多,也更愿意购买。发展单位呈现出与货币类似的特征,说明那些以发展单位定价的人知道自己的客户也在心里用发展单位定价,消费者不会自动把发展单位换算成比索。
智利的发展单位创始于1967年,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智利税收体制明确了发展单位的相关计税方式之后,这种单位才得以广泛使用。现在,智利全国都在使用这种单位。2000年,世界银行首次面向国际投资者发行了以智利发展单位定价的债券。这只名为Euronote的5年期550亿比索(约1.05亿美元)的债券,将按照发展单位的汇率以比索偿还款项。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新闻公告,购买该债券的投资者中75%是智利本地人,其余的投资者来自欧洲和美国。
已经有五个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和乌拉圭)开始效仿智利,准备创设本国的指数型会计单位。在乌拉圭,政府使用的是薪酬指数,而不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巴西推出的“实际价值单位”也是一种指数型会计单位,但是现在已经停用。作为参照智利创新而做的努力,哥伦比亚创设了“恒常购买力单位”,厄瓜多尔创设了“恒常价值单位”,墨西哥创设了“投资单位”,而乌拉圭创设了“可调整单位”。在委内瑞拉,人们对房租的标价通常是以“最低工资”为单位。但在上述任何一个国家,指数型会计单位的使用都没有达到智利的水平。
令人好奇的是,指数型会计单位这个理念的传播似乎受地域的局限,并没有超出拉丁美洲的范围。乌克兰使用的“传统单位”实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美元。
1979年创设的“欧洲货币单位”或许也能被称为一种指数型会计单位,但是它并不是受发展单位的启发才出现的。欧洲货币单位在设计之初就是欧洲多种货币的一篮子总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指数,也是一种与任何单一货币没有必然联系的会计单位。它无法保障购买力,但是却实现了重要的通胀风险管理功能。后来也出现了欧洲货币单位债券的市场,人们购买这种债券的动机之一就是分散风险,也就是管理单一货币购买力不稳定的风险。最终,当欧洲各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各欧洲货币之间的汇率被固定下来,欧洲货币单位也就失去了作为分摊风险的工具而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这个单位被一种传统货币欧元所取代,这个转型过程在2002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