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数据库:金融秩序的根基(8)

个人购买的任何一份保险计划都可以被列示在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里,因此,这份保险与税收、其他保险以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交互产生的影响都可以被清晰地认知和考量。理想状态下,个人可以将他们已经获取的其他风险管理协议的信息录入系统,比如,他们已经购买的期权或员工持股计划,或者他们认为对自己奖金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尽管许多参数都是个人的主观判断且难以量化,但是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可以自动涵盖尽可能多的信息,让人们能够更简便地提炼这些信息。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中预留的抓取数据的接口可以让个人风险管理软件全面利用这些协议的信息,甚至还可以估算人们可能签订的额外协议的价值。

为慈善捐助预留的接口

慈善捐助(也就是较为幸运的人向相对不幸的人捐款)也可以被视为社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稍加改进就能为这种行为提供帮助。我们可以在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中建立一个二级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这个二级系统了解哪些地方需要慈善捐助,也可以把自己所做的慈善事业公之于众。这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播和调用系统,便捷易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追踪某个特定社区的慈善事业,并且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如果他们愿意,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慈善行为获得公众认可。

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还可以帮助人们确认自己的捐赠确实给了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而非那些伪装者。理想状态下,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应该包含向不同特质(地缘、年龄甚至教派)的真正低收入人群提供慈善捐助的通道。目前我们还不具备此类技术手段。如果这种系统存在,而且这种系统能够让人们根据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对捐助额度做出限制,那么或许会有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捐助事业。

在保险出现之前,慈善是处置所有风险的唯一手段。由于信息技术相对落后,而且缺乏金融专业理论,所以人们必须依赖慈善管理风险。即便在古代,也有人记录过这种风险管理体系产生的结果是相当不均衡的,有时本已经富有的人获得了巨额补偿,而原本贫穷的人却一份补偿也拿不到。当代保险制度得益于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肯定能做得更好。慈善仍然会继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因为慈善捐赠能够直接对受难群体的需求和他们接受帮助的价值做出反应,这是任何一种常规制度都无法实现的。如果慈善事业能够与完善的数据库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相关信息,那么慈善事业的社会角色一定能扮演得更好。

为遗嘱预留的接口

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同样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为遗嘱和证言的处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助力机制。我们目前拥有的体系完全依赖于律师和受托人,所以维护成本很高。只有富人能够较为简便地为自己终生积蓄的使用制定复杂的方案。此外,如果人们在遗嘱中明确了慈善捐赠,现在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把这种善举公之于众。或许就是出于这些原因,大多数人才选择不把自己的财产留给慈善事业。根据美国税务总局在《慈善美国》刊物中发布的财产税数据,1995年,只有13.4%的男性和24.3%的女性辞世者把财产中的一部分留给慈善事业。最近几年,通过遗嘱捐赠给慈善事业的总额仅相当于活着的人捐赠总额的1/10。如果在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中预留一个用户友好型接口,让人们能够在设计自己的遗嘱时将部分财产留给真正的低收入人群,或捐赠给其他事业,并且让他们的慈善义举能够公之于众,那么或许遗嘱捐赠的案例数量会更多,而且捐赠也会更有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