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不得安宁?(1)

门德尔松不得安宁?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勃拉姆斯和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背后有小提琴演奏大师约阿希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则是和另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大卫(Ferdinand David)合作完成的。

早在一八三八年,门德尔松就跟大卫说:“我会在冬天为你写好一首小提琴e小调曲子,那个开头一直在我脑海中回旋,叫我不得安宁。”

听过这首曲子的人,就了解为什么门德尔松会觉得“不得安宁”。这首曲子开头的旋律,还有开头的方式,拥有惊人的缠绕力量,一下子就把人抓住,可以陪伴(或骚扰)你好几天,迟迟不肯离开。

借用小提琴家贝尔的话来解释:“门德尔松的协奏曲……从一开始就直接带你进入乐曲之中,没有任何序幕,没有任何仪节。就像观赏电影时,你直接进入一个已有故事发生的场景,置身其中。门德尔松的处理手法和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想出这样立即让小提琴切入,立即引人入胜的开头,难怪门德尔松为之坐立难安。不过他并没有如本来承诺的,在一八三八年冬天写完这首作品。而是多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到一八四四年九月,才终于将乐谱交给大卫。中间再经过一段犹豫迟疑,一八四五年三月,这首曲子才终于在莱比锡首演,大卫担任小提琴主奏。可惜的是,门德尔松因为健康关系,无法自己指挥。

从门德尔松和大卫来往的书信,我们明白,这多花的五年多时间,不是因为门德尔松偷懒,不是因为他忙着写其他作品,也不是因为他对这首协奏曲失去了兴趣。而是那么精彩的开头,逼着他反复琢磨寻找,如何让曲子后面的部分能够和开头相称,不至于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小提琴独奏的部分,他就陆续将片段乐谱寄给大卫,按照大卫的建议进行修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