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绞肉机” “把血流干的‘处决地’”(5)

德法双方一方是有备而来,倾其全力;一方是匆匆上阵,首鼠两端。就在这样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态势下,凡尔登大战悄然拉开了帷幕。在1916年初的德国,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眼睛盯着凡尔登。在发动战争和对战争的承受力方面,应该说德国人是世界一流的。在经历了马恩河之败和日德兰之败后,他们还试图倾其全力妄图挽回败局。面对着巨大的战争伤亡和日益困难的生活必需品保障,整个德国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坚强和忍耐力。在凡尔登战役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威廉二世向法金汉和他麾下的将军们发出了杀气腾腾的命令:“拿下凡尔登,踏平法兰西!”

攻占具有战略意义的凡尔登,对于长期征战的德国将军们来说,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份巨大的荣誉。因此许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也许是出于对皇室的奉承和对自己仕途的考虑,总参谋长法金汉将军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决定把主攻凡尔登的任务交给担任德军第5集团军司令的威廉皇太子。

威廉皇太子是一个志大才疏的家伙,他性格忧郁,才能平庸。但他所指挥的第5集团军,却是一支由几个精锐军组成的百战之师。按照法金汉的计划,德军进攻部队将分为第一线和第二线,各配置三个军。在如此狭窄的作战正面上,一下子投入如此庞大的兵力,这在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显示了德国人的决心,也清楚地表明了这次战役的规模。通过勘察,法金汉将主要突击地段放在孔桑武阿至奥恩河一线,计划由六个齐装满员的师来担负这段正面的攻击。为了保证突击的顺利,德军在担任箭头突击任务第18军的地段内,每公里的火炮密度竟高达140门。难怪威廉皇太子在视察部队的进攻准备时,感慨万千地说:“集中如此数量的火炮团于进攻,这在战争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我们赢定了!”

在一部记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的权威著作——《八月炮火》中,作者详尽地描述了这位在凡尔登战役中担当大任的皇太子:王储,三十多岁,是个生得一副狐狸面孔,没有胸脯子,瘦得像个柳条似的家伙,一点也不像其母后每隔一年所生的五个身体健壮的兄弟。这位威廉王储,给人的印象是弱不禁风,而且用一位美国观察员的话说,智力平庸,不像他父亲。可在装腔作势和故作惊人之态方面,却和他的父亲一样。……尽管他的父亲有意把他培养成司令官,但他的锻炼却不十分够格。他只担任过骷髅头轻骑兵的上校,在德军的总参谋部工作过一年,但从来没有担任过师长或军长。然而他却自认为他过去几年的丰富经历已经“为我统率大部队打下了理论基础”。他的这种自信,让以前的参谋总长施利芬感到不以为然。负责任的施利芬一直认为有他这样一位年轻而缺乏经验的指挥官是不幸的。因为这类人物对疯狂地猎取个人荣誉劲头十足,而对执行战略计划却往往不感兴趣……

接受了主攻凡尔登的任务之后,好大喜功的威廉皇太子陷入了巨大的兴奋和激动之中。他恨不能即刻挥兵凡尔登,饮马马斯河,然后长驱直入,直取巴黎。然而,老天偏偏和这位皇太子作对。原本进攻的时间定在2月12日,但由于整个2月中旬凡尔登地区几乎没有一天是晴天,常常不是风霜雨雪,就是浓雾弥漫,极低的能见度使炮兵无法观测校射,所以进攻日期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2月21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