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果尔利策 百万俄军一溃千里(2)

以兴登堡、鲁登道夫为代表的一派主张集中主力先在东线把俄军打败,迫使其退出战争,然后再倾全力在西线打败英法。他们认为与英法相比,俄国是弱敌,它的兵力分散,战线又长,战斗力也不如英法。因而,迅速地一举击败俄国是有把握的。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两线作战、兵力分散的困境。如果把西线作为主战场,对方防御坚固,很难突破,即使突破了对方防线,由于铁路、公路网发达,对方也很容易把预备队调到被突破了的缺口,胜利的希望实在渺茫。因而,战争只能首先在东线取胜。

支持兴登堡这一派的力量很雄厚,有德国总理、奥军总参谋长等实力派人物。

与之对立的是以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为首的一派。这一派的观点是:西线是整个战争的关键所在,打败了英法,俄国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了。但打败了俄国,战争却仍然要继续下去,胜负仍难以预料。俄国地域辽阔,你只能击溃它,不可能彻底打败它,而且入侵过深也很难避免拿破仑面临的困难。俄国战场是个无底洞,这个洞是填不满的。

争论到最后,先在东线打败俄国这一派取得胜利,德皇最终否决了西线派的意见。

俄国统帅部对于新的一年的军事计划也很难定夺。同样是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一种意见认为必须先集中兵力打击德国,只有与英法一道将德国打垮了,奥匈帝国自然跟着垮了。倘若先打奥匈帝国,则即使奥匈帝国被打垮,也无法结束战争。

另外一派主张先打垮奥匈帝国,因为奥匈帝国牵涉到俄国的切身利益。

俄国统帅部软弱无力,在这两种意见之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最后还是采取折中的办法,两边同时发动进攻。当时,俄国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不具备两个方面同时展开进攻战的能力。这就注定了1915年将是俄军命运悲惨的一年。俄军统帅部将俄军分为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两个方面军各自独立,各自为战,连作战计划也相互保密,西南方面军的作战计划对俄军统帅部也保密。

两个方面军的兵力共计103.5个步兵师,其中对奥匈的西南方面军46.5个步兵师,对德的西北方面军52.5个步兵师。俄军统帅部手里只留有4.5个步兵师作预备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