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深受张学良敬重的中共特工(2)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学生们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100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他们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惩办凶手”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1人,被捕者、受伤者无数,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湖北,激起了包括潘文郁在内的众多湖北学生的极大愤慨。潘文郁被共进中学推选为湖北省学联代表,参与领导武汉学生界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潘文郁表现突出,1925年7月1日被吸收为共青团团员,8月转为中共党员。

此时的潘文郁,已成长为学联骨干。作为湖北学联代表,潘文郁回到曾经就读的第二师范学校,开展学生运动。当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基于国民革命的共同目标,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其他共产党员一样,潘文郁也跨党加入了国民党。

萧楚女在第二师范学校曾经启动了建立党组织的准备工作,为了发展更多的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以便尽快在第二师范成立党组织,潘文郁也做了大量工作。经过认真考察,潘文郁把在第二师范学校学潮中和声援“五卅”运动中表现突出的方复生、孙承孝、高如松等人吸收为国民党党员,建立了鄂北第一个国民党小组。接着,这批国民党员又加入共产党,成为鄂西北共产党的基础。在此之后,潘文郁受中共武汉地委书记、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常委董必武派遣,回到家乡襄阳从事党务工作,身份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特派员。

年轻的潘文郁追求进步,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就读中大 扬名苏联

1925年还有一件事,对潘文郁一生影响很大,那就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创办。尽管该校成立前后历时只有5年(中山大学于国共合作失败后的1930年夏天宣布解散),但对于潘文郁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起了重大的作用,使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

国共合作期间,苏联曾派人在广州指导中国革命。1924年8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组成国民军,脱离直系军阀,请求苏联帮助。苏联政府及时地把援助领域由广州扩大到北方的国民军。因人才匮乏,苏共中央无法给国民军派遣政治委员,人才问题已影响到革命进程的推进。有鉴于此,1925年,苏联共产党为帮助中国培养干部,推动世界革命,决定在莫斯科筹办中山大学(也叫“孙逸仙大学”),招收对象是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目的是要使学生直接学习列宁主义,学习俄共(布)政策,以便能直接有效地贯彻俄共(布)的意图,从而改变过去那种经过其驻华代表传授加工了的马列主义的做法。从1925年3月19日到9月17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分别在六次会议上讨论组建中山大学的问题,而且每次都有相应的决议。即组建中国劳动者大学、把校址设在莫斯科、确定拉狄克为校长、确定大学校名全称、拨款55万卢布及组成近20人的创办委员会等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