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未立,二十而蹲(1)

三十未立,二十而蹲

我认识这样一个长辈,长得德高望重,和年轻人聊天的时候更是高深莫测到令人发毛,前辈总是点一根烟把面目隐在烟雾中,眼睛斜着半开半闭。可想而知,坐在对面的人是多么的惶恐啊。小年轻们前倾着身体哇啦哇啦说个不停,简直要掏尽平生所学。若是讨好成功,这长辈就会沉吟良久,过了好半天才给出终极褒奖——“我觉得你不像个80后。”

这是从他那里能得到的最高评价,妙就妙在这个句子是个半开放的命题,所有人都能自行意淫出后半句——“我觉得你不像个80后,你这么有见识!”“我觉得你不像个80后,你这么理想主义浪漫情操!”“我觉得你不像个80后,你这么天下兴亡为己任,出类拔萃百兽震惶!”

这个夸奖让所有被拽出80后团体的年轻人脚踩云端,得意四顾。我获此美誉,立刻骄矜又谄媚地连连点头:“确实确实,大家都这么说,80后,啧啧,哼哼……”这个万能百搭又高端的夸奖,甚至被我立刻现学现卖,转脸儿就德高望重地当做重礼转赠90后:“我觉得你简直不像个90后。”

后来和这位长辈接触多了,发现他逢人就夸对方不像80后,心下有些疑惑:80后成了一个神秘的地下组织,江湖上流传着它的传说,可谁都没见过,见迎面走来疑犯就只能仔细端倪辨认半天,才像海关安检一样挥手大赦:“这个不是。”

我1989年出生,年龄尴尬,代际模糊。只能写写我周围人的成长群像。

我高中之前一直待在湖北的一个二线城市,鸡犬相闻,和所有的同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世交关系。小时候大家都差不多,这几年我再回家,就觉得大家已经不太一样了。我的小学初中同学大都没离开过这小城,也再难离开。我们大多数都是铁路系统的子弟,他们的未来大抵也都拴在铁路上,他们所有的恐惧和自尊,和区区所有也都勾勾连连地捆绑在铁路制服里,从父辈的手上接过,在适当的时候传给下一代。这就是所有终极神话的壁画:一小块地,四壁之房,悬挂的铁黑色制服。

我假期回去和我小时候的同学聚会,他们中比较幸运、有背景有关系的一部分人已经工作了,谈到将来就是骂骂咧咧。我只能讪讪地劝他们知足为乐,先别考虑这么现实的问题,还是抓紧时间享受青春。我的同学给我很怪异而无言的眼神,我才觉得自己的虚伪,他们青春仅存的遗物只是戏谑冷笑的面孔,而内心已自视为泥土,早就把身体平摊成一块让人踩踏的土地。

我高中上的是所谓贵族高中,按一些老人家的说法是“自私狭隘消费主义”,按另一些不太老的人家的说法是“个性飞扬张扬自我”。他们从高中起就在研究围巾的101种系法,研究韩国人,而现在则研究美国的贝弗利山庄。有时候和他们聊天,当QQ表情用完的时候就是我们词穷的时候,他们对人的形容词贫乏到只有“范儿”这么一个音节。当然,也不是都没有文化,也有的是文艺女青年——口头禅是“我还是个孩子”“瘦不到80斤去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