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观察者的位置(2)

我们孤独的主持人在他遥远的没有听众的广播电台里没有完成传播,因为没有收听的听众。当然,他在广播时并不知道是否有听众。他只要盲目地相信,也许有几个爵士乐迷夜里失眠睡不着,在收听广播,他就会开始播放音乐。主持人说着该说的话,播放着唱片磁碟,从来不真正地了解他的音乐和他喋喋不休的讲解是在自己独享呢,还是在跟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听众们分享。无论是哪种情况,他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他实现了传播,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则没有。他传播的能力不仅要靠他自己,而且还要靠听众的存在。

剧作家面临相同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传播法则有三要素:信息源、信息、接收者。我们称编剧为信息源,他的剧本是信息,观众是接收者。没有哪个编剧可以肯定他的剧本一定会被投拍。不仅对最谦虚的初出茅庐的新编剧而言是如此,对经验最丰富的作家也是如此。甚至那些已经被高价卖出去的剧本都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会被拍摄成电影。

电影公司文学部门的架子上堆满了电影剧本——买下版权的、委托授权的、已经购买的——但都还没有投资拍摄。甚至那些开拍的剧本中,就算是电影已经制作完毕的,也有很多没有在电影院上映。原因很多,比如,它们可能在发行渠道上遇到了麻烦。这种情况下,那些电影就相当于编剧从未写过剧本,而卖出去的剧本绝大多数是这种情况。

影视编剧不得不对这样的事实视而不见。他们必须强迫自己相信,他笔下的人物会由演员扮演,电影会由摄影师拍摄,素材会由剪辑师剪接,然后呈现给观众。出于这个原因,也有别的原因,作家有点脑子不正常是有益处的。

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才可能对作家提出第一条,也是最后一条,更是唯一一条要求:写出值得观众去看的剧本。好的电影是值得五花八门的观众们花费时间、精力去看、去思考的。写出一部从头至尾都不枯燥的电影剧本,会令观众们排队排到街口,他们在寒冷的户外站好几个小时,花钱买票,只是为了去观看作家编造的持续一百多分钟的幻想。

如果对成功剧本的要求仅仅是避免让观众厌烦,那为什么只有为数不多的编剧勉强能够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呢?为什么没有成千上万或上百万的作家出现呢?那会有多么的艰难呢,说到底不就是让观众在一两个小时里不感到厌烦吗?

影视写作的确是极其艰难的。

要编造一个值得关心的故事,还有各式人物,给他们配上行动和对话,要让观众从晚上八点一直到九点四十分始终对他们保持兴趣,这是一件真正艰巨的工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