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因有心(1)

感恩,因有心

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恩、记着恩、报答恩。

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能像姜太公一样遇到识人之君,如此便可一展才华,从而富贵。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在河边漂洗衣衫,其中有一个漂母,可怜韩信的境况,时常送给他一些饭食,解决一时温饱。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靠双手劳动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便对她说,将来得志必定要重重地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奢求韩信的报答,并教育韩信要自食其力才是真正的男儿。后来,韩信受到汉王刘邦的重用,屡立战功,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派遣属下送酒菜给那位漂母,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以表谢恩。这个故事就是对联“得意时勿忘乞食漂母,逆境中常思垂钓太公。”的创作源泉,也是成语“一饭千金”的来历。

“一饭千金”的意思是说:受人恩惠虽小,切莫忘记,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报答施惠之人。俗话说“知恩图报者,贤者也。”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生活总是这样,只要仔细聆听,总会发现一丝爱的声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而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而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该具有感恩之心。细细想来,对于我有恩的人很多。在我过往的经历中,虽然没有遇到过衣食紧张,但在各个事业的关口也都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有的为我解困,有的为我解惑,他们都曾经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过帮助作用,我时刻铭记着,尽自己的能力感恩着。

人的一生, 从呱呱坠地到安然入土,就像是在品一杯浓浓的茶,苦涩相伴,回甘浓郁,谁都无法摆脱衣食住行的烦忧和人世的苦楚,但同时也能享受到这些带给我们的甘甜。每个人都在接受社会所提供的一切,没有人能脱离社会而获得无缘无故的成功。于是,我们期待每个人都能以相互的爱心彼此温暖,并能以一颗感恩之心,念怀别人的帮助和祝福,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家庭扩大到全社会那么大,一举一动才是为了全社会的美好。

从生命诞生伊始,人们便开始领受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所以,感恩要源于内心。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去追求物质财富和七情六欲。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任何追求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意义,最终将会归于无聊和空虚。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许多人活得都很不容易。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感恩的心,而不是怨恨的心。

佛教认为,所谓“缘”就是事物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条件,所谓“起”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发生变化、生成、发展和灭亡(佛教叫做成、住、坏、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赖一定的条件而存在,条件具备时,事物生起、存在,叫做“待缘而生”;条件消失时,事物崩坏、灭亡,叫做“待缘而灭”。缘起论的观点说明,事物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是的,我们的生命的主体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称作“依正不二、自他不二”。因此,我们对一切事、一切人都要有感恩的思想。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生活、发展,都是无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辛勤劳动和密切配合的结果。如果撇开那些因素,我们什么也无法做成。佛教所说的感恩,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具体的人或事,而是指一切众生是相互依赖的,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家庭、社会、自然,所以要心怀感恩地面对一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