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霖: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很著名的中国电影..
辛子:对,孙道临和三国连太郎共同主演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那时候中日之间的交流,老一代的政治家都可以通过文化作为一个调节剂,作为中间的一个缓冲地带。但是,现在日本右翼这一批人,全是留学美国的。他们自己也都认为西方文化对他们熏陶更多,而日本的古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少了,他们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而在中国,我们自己也意识到,也有类似的情况。在中日两国交往当中,也缺少了用文化作为沟通、缓冲、酬酢、共鸣的基础。
这个问题双方都认识到了,那么下一步怎么办?就是中日之间通过战略对话,除了政治交往、民间往来、经济交流,怎么在文化交流当中形成一个新的对东亚传统文明负责任的平台,吸收古老文明的智慧,消除双方历史交往当中的恩恩怨怨,形成一种新的有活力的东亚文明圈,或者叫做汉字文明圈?怎么样重新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缓冲地带,来抵消西方“两极对立”、“二元抵牾”、“排斥异己”的思维以及资本扩张、金融扩张造成的市场争夺;来抵消西方基督教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挑起的亚洲地域的利益之争和战争危险?这个是最根本的。
中霖:日本军国主义自认为是正统的东方文明的代表,要代表亚洲去抵御西方文明。而安倍以及整个战后成长起来的这批日本政治家,自己也觉得更多地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充分汲取古老东方文明的智慧,而只是从单一的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试图去扩张。这里面不是有点矛盾吗?
辛子:这就是新右翼和老右翼的一个区别。老右翼具有理想,具有它所谓的那种扭曲的理想,又有现实的盘算,包括阴谋诡计,制造事变的能力。而新一代的右翼有着老一代右翼的盘算,知道利益的攫取,但是文化担当和原来那种文化底蕴已经没有了。所以他们在和中国打交道当中,实际上也是有危机感,缺乏自信,充满自卑心态。
他们最重要的自卑心态就在于中国迅速发展之后,中国文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汉字的影响。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日本,至8世纪中叶,日本人才开始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造平假名来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本土语音。1866年日本邮政制度创始人前岛密主张以“假名”注音来废汉字。可以说在1850年以前日本所有的史料都是用汉字书就的。后来他们进行了改造,1873年福泽谕吉限制汉字使用数量为两三千字的主张被采纳,沿袭至今。但是现在可以看出另一种趋势,即日本人大概时间越长会越发现,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含量,比它所谓的假名制度当中那种引入西方外来语拼音更有效。韩国现在也已经慢慢地在高中教育中恢复汉字教学,就是认汉字。而朝鲜人表面上不跟你说,实际上许多人都认识汉字。日本、韩国、朝鲜的古代、近代史料,古迹都用汉字。汉字文化圈具有非常强的历史惯性,几千年的积累,还在焕发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