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如果继续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倒也能维持多年。但是,《京都议定书》的限制、全球温室效应的压力都要求我们走可持续的新能源道路,然而,新能源的技术和专利都在他人手中。因此,我们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抢占新能源和高科技的领先地位。
从国家层面上讲,就是要突破本国旧能源利益集团的障碍。在美国,这种障碍主要表现在国会里的政策之争,即以共和党为主体的石油集团、军工集团和以民主党为主体的硅谷半导体集团的对立。
为了突出自己在能源独立和绿色经济上的信心,奥巴马将2009年总统就职典礼的主色调由传统的红色改为绿色。那时候,奥巴马重点提到了未来美国的汽车和工厂可以“由太阳能和风能驱动”,并且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前景“宽广而有潜力”。但是2013年1月21日,奥巴马在国会山发表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讲时,近20分钟的演讲,只有一分钟是关于气候问题的,而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也只是泛泛地提到“道阻且长”。
在这种微妙的变化中,美国页岩气革命被提上了日程—虽然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声称,页岩气只能算是向低碳未来前进的一个“暂时性”的过渡方案。夸大其价值可能会严重妨碍碳收集和碳封存等低排放科技的发展。
欧洲则由于传统化石能源供应问题,要么被俄罗斯掐住脖子,要么挨美国的拳头,因此对传统化石能源并没有那么眷恋。欧洲石油巨头(如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道达尔公司)的市场都遍布全球,因而欧洲各国没有受限于大牌传统能源公司的金钱目标。
但欧洲缺乏政治上的统一,目前尚难以对现有的以各个国家为基础的电力公司和能源网络进行有效整合。
在这方面,中国则具有较大的政治优势。第一,受制于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速,中国对新能源的渴望比他国更强烈。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一直在宣扬转向绿色能源的必要性。第二,中国领导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极为重视,而且十分关注新能源的战略规划。规划是一种国家态度。第三,中国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中国政府在制定能源政策时,不存在美国政府面临的来自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
2012年9月1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其中,光伏分布式发电达到1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