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科研人员对叶绿素的研究又有了新突破:为了应对弱光环境,有些植物还衍生出了吸收长波光线的色素。2010年,研究人员在西澳大利亚鲨鱼湾的一个藻青菌菌落中偶然提取到这种叶绿素,将其命名为叶绿素f。它能够吸收红光和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0.8微米(红外线的波长是0.77~1 000微米)。
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研制电池。比如,将植物里的叶绿素提取出来,放到人工制备的膜里,从以叶绿素为主的捕光系统到光反应中心,再加上10种辅助因子(如锰、铁、镁等)的共同作用,光合作用这个复杂且精巧的系统先把光转化成电,再转化为固定状态的化学能。
如今,模拟光合作用原理的电池已经制造出来了,这就是染料敏化电池。染料敏化电池是用敏化剂类人工合成染料代替了植物中的叶绿素。2011年11月19日,国内首个新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项目在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投产。
光合作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之一,通过太阳能电池实现的光伏发电也是伟大的研究成果,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
太阳能发电是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终有一天,人类将能够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现在,薄膜的光电转化率已经达到15%~20%,其产生的能量没有任何污染,而且几乎是零排放,这是人类能源利用的终极方式!
因而,光伏发电可称为“叶绿素式”的光伏革命,它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能源革命之一。通过叶绿素式的能源革命,人类将回归最初的能源形态。
国家的态度
“叶绿素式革命”的颠覆性不仅表现在能源的利用方式上,而且表现在它可以突破传统能源利益格局的限制。
从国际层面上讲,这种限制就是美国的石油霸权以及石油带来的地缘政治格局。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调查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方面是增强新能源的技术和专利壁垒,比如美国在硅晶体太阳能、德国在精密机械太阳能方面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是压制中国的新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