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国不再错过(4)

1793年,乾隆在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声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国使团的目的是要中国开放市场,为英国的资本积极开拓远东市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马戛尔尼使团的中国之行以失败告终,中英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英国商人后以鸦片为商品,进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回应西方工业革命、开放市场,将中国先前的农业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为工业形态。

“康乾盛世”后期的中国不仅缺少必要的世界眼光,更无心留意西方社会发生了什么。因为“天朝上国”的傲慢,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因为陆续经历了《南京条约》、禁烟运动、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内忧外患中,中国错失了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

彼时,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人口较少、工人数量也相应较少的国家得以首次显著提升其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的比重。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与英国在制造业比重上的变化。在1840年以前的数百年间,中国一直占据着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到了1840年前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工厂的生产力显著提升,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被英国夺去。

重伦理不重科技、重农业不重工商业、自我封闭而不重世界交流,以木柴为驱动的中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终于没有赛过以煤炭为驱动的英国。

痛失“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

从煤炭时代向石油时代的过渡也是化石能源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进步。由于电能的应用、内燃机的发明、新交通工具的研发、新通信手段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以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四大支柱产业,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可以说,200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世界市场的雏形,100年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带来的动力革命和冶炼技术、电力、通信技术的提高,辅之以动力强大的机器,使人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由此,殖民地的拓展与战争成为世界新兴强国的主题,最终引爆了“一战”和“二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