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茶“人性的尊严”
20世纪90年代“安溪茶艺”开始流行以后,不少安溪茶人在此基础之上,又对现有的品茗艺术进行研究创造,不仅完善了系统,也丰富了形态,形成百花争鸣、异彩纷呈的局面,而安溪也顺应这种市场需求兴办了许多茶艺培训机构,一时间,到安溪学习茶艺的各地茶人纷至沓来。与明清茶道不同,安溪在品茶的仪式及茶具的形制上,因茶叶工艺和品质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互动,但不管流程如何增减,遵循品茗者的心性与兴趣,通过礼仪感受茶道精神,追求人生的美好时光的体会,永远是摆在首位的。
有一部分安溪茶人甚至走得更远。在茶艺师唐瑜燕看来,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茶性,应该施以不同的冲泡方法,赋予不同的品饮仪式,从这种理论建构出发,她创编了大量富有个性的茶艺。这些茶艺,如铁观音太极茶艺、水仙茶艺等,从茶的本体出发,又重视“茶之上”,即品茶者的内心参与,强调茶与人、人与茶的双向互动。近年来,随着香道的渐兴,她以香气成分最为复杂的铁观音茶粉入香,制成国内目前独创的含茶香品,又将香道体验和茶艺表演完美结合,在“茶法香道”的仪式体验中,快慰我们的嗅觉,清静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品味。
饮茶一旦仪式化,品茗者便有“人生之庄严感”,其实,茶带给我们的,又何止“庄严”一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在充分享用茶叶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营养的同时,反过来,对茶叶,对自然应当怀抱一种感激、感恩的情感,就像我往欧洲考察,在《西行迷思》中所要传递的观念:对于土地,我们应该像欧洲葡萄酒农一样,于内心深植一种文化和宗教般的情感。倘若喝茶的时候,能够体会劳作之辛,想见山水之美,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总的走向都是向善、向好的在进发,这也许就是我们对茶最好的回报。
吴合对在温暖的茶汤中激活灵魂细胞,把对茶的满满敬意,化为前行的力量,晃荡闽南大地,嗅着泥土的清芬,开展闽南文化调查,推动闽南文化发展;林永传爱茶,在繁忙的新闻工作之余,编撰出版大量茶书,为大众普及茶文化知识;郑植阳和我,则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表达我们对茶和土地发自内心的崇敬。他来自铁观音原乡西坪的一个制茶世家,有深厚的家道渊源,大学四年学茶,对茶叶种植加工非常专业,是我茶叶的启蒙老师。这些年来,我们在一起工作,一起碰撞,研究茶史,探究茶事,于是诞生了他的“只有茶”“有所思”“铁将军”“密码 1989”“思想者”“盛世中华 1992”等颇有意味的茶品,而我的《密码 1989》《美的觉醒》《盛世中华 1992的茶粒大义》《思想者是怎样诞生的》等文章,并不仅仅是品饮这些茶品时的感悟和体会,还是我们对茶和土地的感激和感恩。我们的实践无非是通过这种文化的方式,唤起品饮者对茶的理解和尊重,茶给予我们“人生的庄严”,我们也应当给予茶“人性的尊严”,每天与这些心灵上的“挚友”对话,深心交流,相互欣赏,已经成了郑植阳和我生命中最大的乐趣。
作为人,身上有紧密结合的两个部分,一是人的外在,就是和社会关系发生关系的那部分;一是人的内心,就是无法描述给他者的那部分自我。这两个部分如果统一在一个人身上,那这个人就健康和谐;如果断裂、交错,那这个人就要出问题。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关系的成长,而促成这种成长的,就是仪式,这些年下来,我们已经在仪式化的饮茶生活中,协调好各种关系的成长,特别是平衡不时冲突的内心,因此也就拥有了“人生之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