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风土(4)

土地的伦理

最近几十年,从城市到乡村,两种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在逼近着我们。一种是更多适于居住的土地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另一种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世界性多元文化的混杂。这两种变化中的任何一种,我们似乎都无法阻止,而且它们大概也不应该被阻止,这可能是人类的宿命。

造成前一种变化的原因,是把土地视为一种属于我们的物品,而非我们同样隶属于她的共同体,也就无法带着热爱和尊敬,与之友好相处,而是践踏着、污染着她,这样做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土地像一名忧郁感伤的病患者,步履蹒跚,时时刻刻困扰于自己的健康。

山川组成了大地的构造,大地哺育着我们,也创造了我们的文化,提供给我们欢悦,当然还有智慧,然而,我们却在文明的行进中,失去了大地母亲曾经给予我们的道德滋养和美学收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地似锦,山川如画。今天,还有哪一位作家,会像诗人艾青一样噙满泪水,再去歌咏土地那招人喜爱的东西?我们在改变土地的同时,也渐渐疏离了对土地的情感依赖。

伴随着中国茶产业的一路走高,十多年来,全国各种茶类、各个茶区都在量上进行雄心勃勃的扩张,垦荒种茶,填田种茶,个别地方甚至不惜毁林种茶,一会儿绿改乌,一会儿绿改红,你方唱罢我登场,给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土地再添一份重荷。虽然我们已经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但依然阻挡不了我们对土地的“热情”,百般践踏,任意宰割,土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值钱”,而土地问题似乎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严重。

欧洲回来,葡萄园边那个高耸的十字架一直提醒着我,人只是土地上庞大生物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对于众多历史事件,我们至今还都只是从人类的角度去认识,而事实上,它们都是人类和土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的特性,有力地决定了生活在她上面的人和植物的特性,法国葡萄酒和安溪铁观音就是其中的典型样本。

但是,这样的事实并不能减少我们对土地的损害。现实的状况是,一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广泛普及宣传,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依然非常欠缺,依然粗暴地置人的各种行为于土地之上,而不是把土地视作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只是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今日的人类,正在宣称自己是保护环境的使者,是拯救地球的救星,而这一责任身份的认同,又是以承认自己是破坏环境的祸首为前提。在我考察芦田紫云山—莲花山火山喷溢活动时,就有人指着山的峭壁一面对我说,这里的生态“保护”得很好。那时我在心里想,不是你们“保护”得好,而是你们根本没有办法破坏!

读书导航